祝宁听他这样问,就反问他:“那你如果帮她,会如何?”
江许卿毫不犹豫:“给她些钱,或是家里的旧衣这些。粮食也行。”
他是见过家里施舍穷人的。
所以也知道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最实用。
结果祝宁听了就笑了:“那你觉得,给多少钱,才能让她这一生都衣食无忧,过得高兴快乐?”
江许卿被问住了,然后皱眉思考。不过,最后,他不解道:“我为何要管他们一生呢?帮着他们度过一时的难关就行了。”
“你可知,有的时候,人穷,也是有原因的?”祝宁幽幽地问江许卿。
江许卿还真没听过这样的话,茫然摇头。
祝宁笑了一声:“有的人穷,是因为倒霉。有的人穷,却是因为懒。前者可以帮,后者……帮了也是白帮。”
她听过一个真实的事情。
扶贫的人给贫困户送去了小猪仔和鸡崽,这样养大了这些猪仔和鸡崽,贫苦户家里也就有了进项,能改善贫穷的状况。
可是两个月后扶贫的人再去送饲料,却根本看不到猪仔和鸡崽。
一问就说生病死了。
可扶贫的人一出去打听,才知道猪仔和鸡崽都被吃掉了。
贫困户既懒得干活养猪,又嘴巴馋想吃肉。
这样的人,穷不是应该吗?帮他做什么?
江许卿仍旧一脸茫然。
祝宁一面往前走继续逛菜市场,一面继续道:“刚才那个小女娃,最多不过十一岁。但她这一天走了许多路,起了大早去挖了野菜,就为了来卖这几个钱。”
“也许,她还有弟弟妹妹,跟着她一起,才能挖这么多菜回来。”
“而且,为了好看,她把菜都洗过了一遍。”
淘洗干净的菜,看着绿油油的,水灵灵的。很吸引人。
“她用了这么多心思,干了这么多活儿,你说,如果旁人能拉她一把,给她一点机会,她会不会过上更好的日子?”
祝宁看到有卖蒜薹的,于是又买一把。
一转头,就看江许卿一脸的好像开窍了的样子。
江许卿凝重点头:“老师,我好像明白了。这种本身就肯努力,愿意吃苦的人,更值得帮。但您直接给她钱,不是更好?”
“我为什么要直接给她钱?”祝宁反问:“像养个小宠物那样吗?可是如果她能凭自己本事吃上饭,挣上钱,那将来我就算不帮她了,她也不会饿死,不好吗?”
她喜欢小宠物。
但不喜欢拿人当小宠物。
江许卿又思考了片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喽!”祝宁欣慰点头:“好了,你看看,这菜市场多热闹!”
江许卿以前还真没逛过这样的地方,这会儿提着篮子,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由衷点头:“是挺热闹的。”
“走,买猪肉去。”祝宁乐呵呵拉着他去买猪肉。
买完了猪肉,祝宁让卖肉的给那猪皮上划了些口子,甚至还直接让他用手撕开一些一口子——撕裂伤最不好缝啦!
卖肉的人都是懵的:卖了这么多年的肉,就没见过买肉的有这样的要求!
祝宁让江许卿把肉收好,一会儿跟自己回去缝,等缝好了,过关了,再走。
买完了猪肉,祝宁又去干货店买了一点虾皮,又去买了一只鸡。
今天,她打算包荠菜小馄饨,煎榆钱蛋饼。
春日嘛,就该吃点春日才有的鲜货!
荠菜小馄饨还是要放肉馅的。
但刚经历了这个案子,祝宁自己都不想吃肉,所以干脆一会儿就把鸡胸肉剁了调馅,鸡骨架可以回头熬汤。
到了家,江许卿乖乖坐在那儿缝猪皮。
祝宁则开始带着大家开始忙活。
杀鸡的事情交给陶三。
洗菜切菜的事情交给张厨娘和罗妙珠。
然后,祝宁带着月儿和萍萍两个一起揉面。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玩得不亦乐乎。
揉面的过程其实也是很解压的。
这种重复的,简单的,又耗费体力的动作,最容易让人放空自己。
等面揉好了,祝宁趁着醒面的时候歇了一会儿,顺带检查了一下江许卿的作业。
看着那惨不忍睹的缝合痕迹,祝宁真诚地问了江许卿一个问题:“石奴啊——如果你是死者,身上有伤,仵作这么给你缝上,你心里能接受吗?”
江许卿看了一眼那七扭八歪的缝合痕迹,一时之间无言以对。
然后,他默默地去把那些都拆了。重新缝。
祝宁看他态度端正,没有继续喷他。
面醒好了之后,祝宁又把面揉了揉,揉成光滑的面团后,就可以开始擀皮了。
擀馄饨皮和擀饺子皮不一样的是,擀馄饨皮是擀一张大面皮,一面擀皮一面撒粉,直到擀得薄薄的,能透过皮子看到手才算成,然后用刀切成方形,再来包。
饺子皮呢,得一张张地擀皮。一个饺子一张皮。
说不上来哪个更费工夫,但都挺好玩的。
至少在小孩子看来是这样。
萍萍笑声就没断过。
角落里的江许卿偶尔抬头看一眼那边,脸上的心酸几乎是要化成实质。
祝宁只当没看见:熬得住寂寞的仵作,才能做个好厨子!
等柴晏清回来的时候,换过衣裳,直奔厨房,然后就看到了这么朴实温馨的一幕——祝宁带着一大帮的人在包馄饨。江许卿捏着针线在皮子上来回缝……
不知怎么的,柴晏清忽然感觉心头就是一松,整个人都轻快了几分。莫名想起从前看到的一幕:妻子在做饭,孩子在玩耍,干完农活的农夫推门进来,放下锄头。一家子都是笑容满面。
祝宁一抬头看见柴晏清:“回来了?快洗手,过来帮忙包。光吃不干活可不行——”
柴晏清展眉一笑:“来了。”
路过江许卿时候脚步微微一顿:“石奴在玩什么?”
江许卿看着柴晏清那温和的笑容,面上露出狐疑之色来:总觉得他没安好心!
柴晏清笑容不改:“慢慢玩,我去包馄饨。”
说完,他迈着步子悠悠往祝宁那边去了,脚步 要多轻快就多轻快。
江许卿盯着柴晏清的背影,悄悄嘀咕:“从前恨不得扎在大理寺,现在倒天天不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