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久,几个学校就收到了锦旗和感谢信,还有刊登那次救人新闻的报纸。
做了好人好事,还为学校争得荣誉,报纸上可是写明了几个孩子的学校班级,这必须要奖励呀,大会上台讲话,现金奖励,都有。
小金库又充盈了一下,醒醒笑得像米缸里的老鼠。
就是后续语文老师还给她布置小作文有些头疼,但知道其余几个难弟难妹都差不多,心理也就平衡了。
“醒醒,胡来给咱们寄吃的了。”周末,醒醒还没起呢,珍珠就搭她妈妈的顺风车来了。
周末醒醒还没睡醒,迷迷糊糊看了眼珍珠带来的东西,都是些糕点,没什么兴趣。
不过!
醒醒马上翻身起来,试探着问,“胡来怎么光给你寄,不给我们寄啊?”
\"可能他要孝顺我?\"珍珠想了想,想出这么个答案,“胡叔叔不是说了吗?我可是他的再生父母。”
醒醒,“……”
这个回答很幼稚,但很让人安心。
马上瘫倒继续睡觉。
“姐,我们要不要给胡来回寄点什么过去,也寄特产吗?”珍珠扒着醒醒问。
珍珠虽然不开窍,但跟胡来保持联系,还是非常满她小孩子的虚荣心的。
因为互寄礼物这种事,好像是大人之间才有的活动。
醒醒敷衍地“嗯”了一声,连眼皮都没动一下。
看她睡得香,珍珠莫名也犯了困,自己爬上床跟醒醒一起,姐妹俩又睡了个回笼觉。
起床后,姐妹俩又带着吃的去小北那边,跟他们一起分。
然后一起在大舅家给胡来打电话,醒醒警告胡来,以后要寄就一视同仁,不准搞特殊。
“……邮费很贵的,我轮着寄行不行?”胡来算了算他的零花钱,可不够支持他挨个寄。
早知道就不没事请客,大手大脚地花掉了。
“也行吧,你能吃辣吗?我们给你寄点江市的特产,就是特别辣,怕你吃不习惯。”醒醒也不是小气的人。
胡,死要面子,来,“那必须能!我特别能吃辣。”
没多久,一箱辣货就寄到了京市,都是手工做的,剁辣椒,辣干鱼,还有腊肉。
胡家人除了对腊肉一致好评外,那些辣的零食,吃过一回就都不敢碰了。
只有胡来,死要面子活受罪,一个人又是涮水,又是配牛奶,竟然慢慢把那些东西都吃完了。
“嘿嘿,要是有个南方儿媳妇,也不错哈。”胡爸看着儿子那蠢样,忍不住跟胡妈笑话儿子。
胡妈其实挺心疼儿子的,不过她也觉得醒醒一家的女孩子都不错就是了。
听魏大爷说,醒醒的两个表姐都考上的京市的大学呢。
大学生现在虽然是多了,但还是很厉害的,毕竟是京市的大学嘛。
“人家可不一定能看得上你儿子。”胡妈想了想,还是说了句公道话。
那几个孩子都培养得挺厉害的,尤其是魏大爷的亲侄孙女,那小姑娘真的,一看就特别优秀,做事彪悍也不影响她富家千金的气质。
不管是醒醒还是珍珠,胡妈都没办法昧着良心说什么小地方来的。
胡爸啧啧两声,“看不上就看不上吧,能把你儿子眼光拔高点也行,以后他要是找外地姑娘,怎么也得找个各方面都出色的。”
这一点胡妈倒是跟胡爸意见一致,喜欢过优秀的,以后的标准自然不会太低。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还早呢,才情窦初开的年龄,未来变化太多了。
夫妻俩现在对培养孩子,也多了点新的感悟,与其假期让孩子疯玩,不如让他自己试着安排些活动,比如全家出行,外出探亲,或者出国游学之类的。
胡妈能一次性送出那么多金饰,个个都是实心,胡家的家底子也是很厚的。
唯一可惜的就是,家里就他们家条件突出,别的亲戚都差点意思,硬要强求孩子们像醒醒他们一样玩,只会适得其反。
其实他们看得出来,醒醒一行里,醒醒家的条件应该是最好的,但其余孩子都不错,感情也很好。
他们家就不行了,大人间小心思太多了,自然也影响到了孩子,大人之间都只是面子情,孩子之间更多的是嫉妒和不平。
看来,只能让胡来独自成长了。
……
醒醒她们只各自给自己的父母买的礼物,但给长辈是都买了的,收获最丰的当然是老孟。
他既是爷爷又是外公,带着孝心的礼物收到手软。
醒醒也给买了,毕竟每年厚厚的压岁红包也不是白拿的,小时候她到孟家也多,跟外公还是有感情的。
“这太时髦了,我能穿出去吗?”老孟全身都是孩子们买的,白西装、皮鞋,小礼帽,还有一根特别洋气的拐杖。
拐杖孟绪买的,送的时候特别强调了,是耍帅用的,算配饰。
可不能让他爷爷以为自己走不动了才会收到拐杖。
“必须能!”珍珠围着她外公转一圈,十分满意,“外公,我们在羊城看到好多时髦的老爷爷,可洋气了。”
几个孩子好玩嘛,就给老孟凑了一身。
老孟嘴上嫌弃太时髦,不是他能穿的,当天下午就穿去家属院里溜达了,给一众老头老太太们羡慕得不行。
别提孙辈了,就是子女辈,能愿意打扮他们孩子,根本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