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辞设置完了大纲,准备找个会写戏的人来帮忙润色修改。
看能否把这折戏改的再狗血一些,民间的戏曲本就是越狗血百姓越爱看。
可卫辞刚来静江没几个月,这些天来他一直忙于政务,更不曾去看过什么戏。
眼下一时倒不知静江那个戏班子好,善于写作。
就在他想让王安出去打听下时,何琇莹来书房看他。
卫辞想起何琇莹这些时日来倒是经常出去应酬,偶尔也会跟一些夫人出门听戏。
想到这些,卫辞抬头冲刚踏进书房的何琇莹笑了笑道:
“琇莹,你来的正巧,我有事想要向你请教。”
何琇莹闻言此言只觉得稀奇,她这位夫君学贯古今,过目不忘,竟也有请教自己呢一天。
何琇莹脸上流露出好奇之色道:
“夫君要问什么?”
卫辞道:
“静江的几家戏曲班子,你觉得哪家的戏最好看?”
何琇莹闻言一愣,她还以为卫辞要问什么呢:
“夫君今儿怎么打听起戏班子了?难不成你要去看戏?”
何琇莹并不知道卫辞还写过画本小说,卫辞也不好意思说这种事,只含糊道:
“我是要做正经事。”
眼见卫辞不想说,何琇莹虽心中好奇夫君到底要做什么,但也没打破砂锅问到底。
只略微思索了一会儿,便向卫辞分析道:
“清音阁的花旦唱的不错,福乐戏院的武生功夫耍的最漂亮,不过要论排戏还要属霓裳苑。”
卫辞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打算有空去霓裳苑走一趟。
然后又对何琇莹道:
“我打算联合冯雅莫吕四家开个红糖厂。
你有空办个宴会,给这四家的主母透露我手中有制红糖和白糖的秘方,想来他们会感兴趣的。”
大周是有白糖的存在的,但制白糖的方法被掌握在极少数的人手里,是不外传的秘方。
若是四大家族知道他手里有制白糖的秘方,还有做生意的想法。
那急着做生意的就该是他们了,如此一来,卫辞才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
听到卫辞的话何琇莹没有多问,她点了点头。
后宅夫人的社交的可不只是吃吃喝喝,攀比绸缎首饰。
她们还负责为丈夫探听消息,有时候女人在宴会上的一句话,蕴含的信息量可不比男人在朝堂上得到的少。
接着卫辞很快就亲自去了一趟霓裳苑探听虚实,看看他们排戏是不是真的有点东西。
戏曲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卫辞希望明年此时,《红糖记》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因此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写出来,并开始排戏。
等这出戏在百越传唱度不错,就可以出官话版本送往京城。
若京城也对这出戏反响不错,那其他地区也会好接受一些。
卫辞在霓裳苑听完戏,也觉得他们排戏排的还算不错,当即就见了霓裳苑的班主。
霓裳苑的班主姓陈,他是真没想到知府大人会有一天,贵步临贱地,到他们戏班子来。
古代戏曲是下九流,比妓的地位还低。
大人物根本不愿意和他们亲近,别说“士”这个阶层的,就是那些商户家的老爷也不屑跟他们相交的。
稍微有点身份的人,想听戏都是直接把他们叫到家里唱。
自持身份的人少有到戏班子听戏的,更何况是到戏班子的后院来。
因此陈班主跟卫辞说话时,声音都有些颤抖。
在听到卫辞居然亲自写了戏,想让他们戏班子排出来,陈班主简直受宠若惊。
双手接过卫辞写的《红糖记》,当即用最快的速度看完。
陈班主本已做好了打算,无论知府大人戏写的多烂,他都会硬着头皮夸,然后竭尽全力把这出戏排好。
可等他看完《红糖记》,这出戏居然出乎意料的十分不错。
陈班主之前也听到过一些关于知府大人的消息。
听说眼前这位卫知府乃是真正的文曲星下凡,大周开国以来第一位六元郎。
本以为人家只是读圣贤书读的好,不曾想写戏也有一手。
他立刻绞尽脑汁,对着《红糖记》一阵猛夸,说的那叫一个绝无仅有。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本能拳打三国,脚踢红楼的巨作。
卫辞听的都不好意思了,连忙摆了摆手道:
“我不是让你来夸这出戏的,我是让你来看看这出戏有什么不妥,该如何修改,又如何写戏词。”
听到卫辞的要求,陈班主立刻道:
“我们霓裳苑写戏词最好的是周师弟,他也是我们霓裳苑的副掌班。
卫大人,不知可否叫周师弟过来一起商讨此事?”
卫辞对此没什么好忌讳的,立刻点头应允了。
很快霓裳苑周班主也到了,这位周班主身形纤细,年轻时应该是唱男旦的。
在得知卫辞的身份后他也被吓了一跳,然后接过来卫辞写的《红糖记》细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