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元六年六月十四。
咸阳。
田秀府邸。
韩非带着一个气质儒雅的年轻人找到田秀。
“丞相!”刚一进门,韩非就兴奋的拱手行礼。
田秀看到韩非来到,忙放下了出了一半的公文,喜道:“非!”
这时,田秀的余光注意到了他身旁站立的年轻人。
“这位是?”
韩非指着年轻人主动解释:“丞相,这位乃是孔鲋先生的学生,叔孙通,他也是一位有名的大贤。”
“叔孙通先生!”田秀一听是孔鲋的学生,急忙起身见礼。
“丞相!”叔孙通立即拱手还礼。
世人都言中山公礼贤下士,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田秀也在打量叔孙通,此人相貌堂堂,仪表不凡,真不愧是孔鲋先生的弟子。
“先生!”田秀拱手施礼问道:“不知道您的老师在什么地方?”
叔孙通还礼道:“老师收到了丞相写给他的信,不过我的老师闲云野鹤惯了,不愿意出仕,但老师说丞相是个仁义之人,所以特命在下前来辅佐。”说罢叔孙通对田秀深深一拜。
“这样啊!”田秀听孔鲋不愿前来,内心略感失望,但听到孔鲋推荐了叔孙通,内心又为之一喜。
“先生,请起!”田秀亲自下去扶起叔孙通。
“先生既为孔鲋先生高徒,学识定是不凡。如今我正为人才之事发愁,先生到来,实乃我之幸事。”田秀满脸笑意,眼中满是期待。
叔孙通谦逊道:“丞相谬赞,在下虽师从老师,却还有诸多不足,愿为丞相尽绵薄之力。”
韩非在一旁笑道:“丞相,叔孙通先生在礼仪、学识方面造诣颇高,日后定能助您一臂之力。”
田秀点头称是,拉着叔孙通坐下,说道:“如今天下纷争,我欲推行新政,以兴赵国。先生可有良策?”
叔孙通略作思索,拱手道:“丞相推行新政乃利国利民之举。依在下之见,可先从礼仪教化入手,规范上下秩序,而后再逐步推行其他政令,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田秀闻言,抚须大笑:“先生所言极是,就依先生之策。日后还望先生多多辅佐。”
叔孙通起身,坚定道:“丞相放心,在下定当竭尽全力!”
“先生!”田秀又道:“秀有一不情之请,不知当言否?”
“相公但讲无妨。”
田秀说道:“今鄙国方得汉中,秀欲派小儿前往汉中教化黎民,又恐其不能胜任,不知先生可愿前往辅佐?”
叔孙通拱手道:“不敢请尔,固所愿也。”
须臾,田继业来。
田秀指着叔孙通说道:“这位是儒家大贤孔鲋先生的弟子叔孙通,继业从现在起我要你像对待老师一样尊敬叔孙通先生,你能做到吗?”
田继业连忙上前,恭敬地行礼道:“学生田继业见过叔孙通先生,定当谨遵父亲教诲,以师礼相待。”
叔孙通微笑着点头,回了一礼。田秀满意地看着两人,说道:“如此便好,汉中之地刚刚纳入我赵国版图,百姓尚未完全归心。继业,你此去汉中,要与叔孙先生一起,推行礼仪教化,让百姓知晓我赵国的仁义。”
田继业坚定地回答:“父亲放心,儿子定不辱使命。”
韩非在一旁也鼓励道:“继业公子,有叔孙先生辅佐,此去汉中必能有所作为。”
田秀又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随后安排了行程。
几日后,邯郸那边发来诏书,授田继业为南郑侯,以汉中为其封地。田继业授命后与叔孙通便踏上了前往汉中的路途。
一路上,叔孙通不断向田继业传授礼仪学识,田继业也虚心学习,两人配合愈发默契。
到了汉中以后,田继业采纳叔孙通的政策,仁惠百姓,抚爱士卒,短短三个月,汉中大治。
九月以后秋收过去,赵国各地粮食全部大丰收。
田秀为此非常高兴,下令褒奖了司农李进,提拔了几个粮食产量比较高的县令,又给亩产最高的一位老农授予了爵位。
赵人闻之,皆大受鼓舞。
秋收刚刚过去,鲁国来的一封信被送到田秀的桌案前。
鲁公仇去信给田秀,希望赵国可以释放先前吴城之战时鲁国被俘的两万士卒。
田秀收到信以后,回复鲁公:释放战俘可以,但每个战俘需要交付一金作为赎金。
信很快被送到了曲阜。
鲁国宫室。
年已七旬的鲁公仇躺在榻上,阅读着田秀写给他的回信。
看完回信以后,鲁公仇猛烈的咳嗽了几声,道:“田秀不仁不义,居然要寡人给每个士卒支付一金作为赎金,周礼可没有像普通士卒所要赎金这一条。”
太子姬晦上前轻抚着鲁公仇的后背为他理气,等鲁公仇不咳嗽了之后才说道:“父君,田秀对普通士卒索要赎金,的确是不符合礼法的。
可是,如今是战国,天下格局早就和春秋时不同。
我鲁国是小国,得罪不起赵国这样的大国。孩儿看,我们只有支付赎金这一条路。”
鲁公仇听了这话以后又咳嗽起来。
他真的是因为给士卒支付赎金不符合礼法才不愿出这笔钱?
真实情况是,鲁国根本付不起这笔钱!
去年为了跟赵国打仗,鲁国几乎倾其所有,就连国内的生产也被严重耽搁。
如今的鲁国府库严重亏空,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
就在鲁公仇发愁去哪弄这么大一笔钱的时候,大夫子鱼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国君,这两万金,我国不该出。”
鲁公仇看了他一眼,心说:你以为寡人愿意出这笔钱?
子鱼继续说:“这笔钱应该让齐国人出。”
“嗯?”鲁公仇和太子晦同时看向子鱼。
子鱼迎着两人的目光说道:“国君,太子,你们想想,我们鲁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被赵国俘虏?还不是因为帮齐国人打仗。
如果不是他们非要和赵国打仗,还要拉上我们,我们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士兵沦为赵国的俘虏?
所以臣以为,这笔钱应该让齐国出。”
鲁公仇连连点头:“说得对!我们鲁国是帮齐国打仗才导致这么多人被俘,这笔钱应该让齐国出。”
“太子!”鲁公子成看向太子晦对他吩咐道:“你马上派人到临淄找齐王交涉,让齐王拿出两万金,帮我们赎回被俘的士兵。”
“唯!”
转眼,鲁国使者来到临淄。
在鲁国使者面见完齐王说明来意以后。
齐王建大怒,鲁国自己的士卒被俘了,凭什么要齐国出钱?
鲁国使者左岚理直气壮的说:“大王,我们鲁国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被赵国俘虏,都是因为帮助齐国打仗。
何况齐国是一个大国,于情于理都应该帮助我们鲁国垫付这笔钱。”
齐王建听后更生气了。
去年那场仗,齐国白跟着楚国折腾了一场不说,还耗费了不少钱粮。
齐王建还想找人把这笔钱讨回来呢!
结果鲁国反而先找上门,要他们齐国出钱。
简直是倒反天罡!
齐王建怒道:“寡人还告诉你,你们鲁国的士兵被俘,只能怨你们自己,寡人是不会帮你们出这笔钱的!”
左岚很快就把这番话告知了鲁公仇。
鲁公仇听后都要气炸了。
鲁国帮助齐国打仗,到头来,齐国居然说鲁国士兵被俘了只能怪他们自己?
鲁公仇强压怒火,与大臣们商议对策。大夫子鱼又献策道:“国君,齐国不出钱,我们可联合其他小国向其施压。韩、卫等国向来与我们鲁国交好,若联合起来,或许能让齐国改变主意。”鲁公仇觉得有理,便派人前往韩、卫等国游说。
与此同时,赵国这边,田秀听闻鲁国与齐国的纷争,心中暗喜。他深知这是进一步削弱鲁、齐两国关系的好机会,便暗中派人散布消息,说齐国不仁不义,不顾盟友死活。
在鲁国使者的努力下,韩、卫等国果然被说动,纷纷派出使者前往齐国,指责齐王不顾道义。
齐王建面对多方压力,心中烦闷不已,只好找来大臣商量对策。
后胜对齐王建说道:“大王,鲁国实在太不知道好歹了,我们齐国为了庇护鲁国,跟楚国打了多少次仗,结果鲁国居然恩将仇报,联合韩国卫国这些小国向我们施压,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齐王建被后胜一说,也是火大了起来。
“丞相说的有道理,鲁国太不知道好歹了!”
后胜接着说:“鲁国不是想讨债?大王干脆派大军去征讨鲁国,给鲁国一个教训,看他们还敢不敢讨债!”
“丞相,这…这能行吗?”
齐王建一听要出兵攻打鲁国,心里顿时有点没底。鲁国好歹是一个千乘强国,齐国能打得过吗?
后胜笑着说道:“大王,如今的鲁国早就不是春秋时期的那个鲁国了。而我们也不是春秋时期的齐国,齐国和鲁国的差距悬殊。
鲁国在去年的战争中刚刚损失了两万人,实力正虚弱,我们只要派出十万军队征讨,就一定能打败鲁国。”
齐王建听后信心大增,刚要下诏讨伐鲁国。
周子站了出来劝说齐王建:“大王,如今天下的格局非常微妙,我齐国如果出兵攻打鲁国,很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
后胜斥责周子:“鲁国人都已经骑到我们脖子上拉屎了,难道您还要让大王忍受这样的耻辱吗?”
后胜又看向齐王建,继续劝说他:“大王,我们攻打鲁国,只是为了给鲁国一个教训,又不是为了消灭他们。楚国现在正在内乱,赵国也无暇顾及我们,而韩国,魏国都自身难保,这正是一个出兵鲁国的大好时机呀!
如果我们能够打败鲁国,既能够教训鲁公,又能向天下人展示我们齐国的实力,让他们不敢侵犯我们,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齐王建听后,点头说:“那就按照丞相说的办吧。”
于是,齐王建召来季无然,命他为将统兵十万攻打鲁国。
鲁公仇听说齐国派人来攻打非常惊慌,立即派人到魏国,楚国,韩国,赵国求救。
楚国李园刚刚当政,地位还不稳固,因此,面对鲁国的求救,楚国选择无视。
魏国方面,魏王采取信陵君休养生息权以自保的策略,也没有贸然出兵帮助鲁国。
韩国只是一个小国自然不敢与齐国对抗,故韩国也没有响应鲁国的求救。
此时,鲁国所有的希望都只能寄托在赵国身上。
田秀闻知鲁国被齐国攻打,欲出兵相救。
鲁国毕竟是一个千乘强国,若是被齐国吞并,肯定会极大的增强齐国的实力,这对赵国来说是不利的。
内史腾却在这个时候找到了田秀。
“丞相,我们这种时候绝对不能出兵帮助鲁国。”
“为什么?”
内史腾回答道:“鲁国跟我们赵国素来不友好,我们就算出兵帮助了鲁国,鲁国也不会感恩。
其次,我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国人都已经非常疲惫,短时间之内再与齐国交战,恐怕百姓会有怨言。
最后,如果齐国真的把鲁国吞并,那么,我国正好可以打着为鲁国复国的旗帜,联合韩、魏去讨伐齐国。”
田秀听后觉得有道理,因此也选择按兵不动。
鲁国派出的多路使者都没有消息,鲁公仇顿时陷入绝望。
赵王元七年十二月(以十月为岁首)。
齐国经过了三个月的动员以后,终于正式向鲁国宣战。
鲁公仇收到消息,一面整军备战,一面派人到临淄求和。
齐王建收到了鲁公仇送来的书信。
看完信,齐王建发出冷笑:“兵临城下了,鲁国才想起求和了,完了!”
使者很快将齐王建的态度回报给鲁公仇。
“国君,齐王不肯求和。齐王表示,如果我国一定要和,除非割让徐州,曲阜允许齐军驻兵,太子到齐国为质,您还要到临淄朝拜。”
面对齐国提出的苛刻和平条件,鲁公仇当然不能答应。
鲁公仇不答应齐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战争就只有继续。
十二月十日,齐军从历下出发,杀到曲阜。
鲁国倾其所有,征召起三万大军。
两国战之,鲁人为保家园,死战不退。
双方血战一月,齐军不能克城。
齐王建见状,瞬间怒了。
他本意就是想借这一战教训鲁国,但没想到鲁国如此不识好歹,居然坚决抵抗。
齐王建大怒之下,命后胜再次向前方增派五万齐军,誓要拿下鲁国。
在十五万齐军三个月的围攻下,曲阜城破,鲁国亡。
城破前,太子姬晦逃出鲁国,将周礼和鲁国时代传承的重器全部带到了魏国。
孔鲋等大贤也跟着逃亡,或前往魏国,或前往韩国,或前往赵国。
鲁国大贤在外国扎稳脚跟后,纷纷谴责齐国的暴行。
齐国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
田秀觉得,赵国出手的时机终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