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西宾馆。凌晨三点,戒备森严的会议楼灯火通明。一场规格极高的特别会议正在召开,与会者神情肃穆,空气中弥漫着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息。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紧急研判“白梅花”案引发的严峻局势,并部署下一步行动。
林悦作为核心办案人员之一,列席会议。当她跟随引导人员步入庄重的会议室时,目光习惯性地扫过主席台。就是这一瞥,让她的心脏骤然收紧——主席台后排,一个本该坐着某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的位置,此刻空空如也。那把厚重的红木扶手椅,在周围坐满人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
会议尚未开始,低沉的议论声已在台下蔓延。林悦听到身旁两位资深委员的低语:
“郑老……昨晚突发心梗,抢救了一夜,刚脱离危险期……”
“太突然了,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他身体一向硬朗。”
郑老?林悦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份染血的《接班人名录》上,用铅笔标注的“郑东海之侄”——郑浩!那位刚刚在机场贵宾室被蓖麻毒素灭口的年轻人!
一股寒意顺着林悦的脊梁骨爬升。郑老的“突发心梗”,与二十四小时内四位“白梅花”核心成员的暴毙,在时间点上衔接得如此紧密,这仅仅是巧合吗?
会议开始,主持工作的领导面色凝重地通报了“白梅花”案的最新进展,措辞极其谨慎。在提及涉案人员情况时,他明确表示“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但台下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种如履薄冰的氛围。郑老的空座,像一个无声的警告,悬在会场上方。
中途休息时,林悦在洗手间偶遇一位相熟的、负责高层警卫工作的女军官。对方趁无人之际,快速而低声地透露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郑老的侄子郑浩,一周前以‘商务考察’名义出境,最后可查的踪迹出现在加勒比海某岛国附近,随后人机失联。内部通报是‘疑似意外’,但……”女军官没有再说下去,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林悦一眼。
加勒比海!林悦立刻联想到周正阳曾经藏匿的、位于加勒比海的“白梅岛”,以及周氏集团在该区域复杂的离岸公司和资金流向。郑浩的“失踪”绝非意外,这分明是“白梅花”残余势力在切断一切可能指向更高层的线索,甚至不排除是更高层级的“断尾求生”或灭口行动!
会议结束后,林悦立即将情况向直接领导做了紧急汇报。领导沉默良久,只指示了一句:“案情重大,依法依规,慎重稳妥。” 这句看似原则性的指示,背后蕴含的压力可想而知。
回到临时驻地,林悦与陈志明、覃枫召开了紧急视频会议。
“郑老的‘病’和郑浩的‘失踪’,绝不是孤立事件。”陈志明语气沉重,“这像是……像是某种更高层面的清算或者妥协开始了。有人在用这种方式划清界限,或者……消灭证据。”
覃枫调出了郑浩出境的航班信息和最后的卫星电话信号记录:“信号消失在公海,无法追踪。加勒比海那片区域,是情报黑洞,也是‘白梅花’势力深耕之地。郑浩凶多吉少。”
林悦站在窗前,望着首都的夜景,心中波澜起伏。主席台那个空悬的座位,像一块巨石压在她心头。它象征着此案已经触及了难以想象的高度,也预示着接下来的调查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阻力。对手的狠辣和果断超乎想象,为了自保,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像郑浩这样重要的“自己人”,甚至可能影响到更高级别的人物。
“我们的对手,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也更冷酷。”林悦转过身,对屏幕中的两位战友说,“郑浩的‘失踪’,可能意味着一条重要线索的中断,但也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口。加勒比海那边,一定有我们尚未发现的、关于‘白梅花’最终秘密的巢穴或线索。”
她顿了一下,继续分析:“而郑老的‘突发心梗’,无论真假,都传递出一个信号:有力量试图将此事的影响控制在特定范围内,甚至希望就此止步。我们必须顶住压力,但也要更加讲究策略。”
新的指令很快下达:一方面,加大对周正明的审讯力度,争取从他口中撬出关于郑东海(郑老)与“白梅花”关系的具体证据;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和秘密渠道,全力搜寻郑浩在加勒比海区域的踪迹,查明其“失踪”真相。
与此同时,上级增派了更高级别的纪检和国安力量加入专案组,既加强了办案力量,也意味着更严格的监督和更复杂的决策流程。林悦明白,案件到了最敏感、最关键的攻坚阶段,每一步都必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夜深人静,林悦独自梳理着线索。从周正阳到“园丁”周正明,从那份染血的名录到郑浩的被灭口,再到郑老的突发疾病和空悬的座位……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隐藏在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巨大的阴影。
那个空悬的座位,在林悦心中,不再仅仅是一个缺席的象征。它更像是一个无声的战场,一个需要她用勇气、智慧和生命去填补的真相的缺口。她知道,接下来的路,将是步步惊心,但她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