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柱扛着劈柴冲进来时,铁锅正“咚“地又跳了一下,木锅盖砸在梁上,“啪嗒“落进灶膛边的竹筐里。
他手里的劈柴“哗啦啦“掉了一地,瞪着锅底渗出的青绿色汤汁,后槽牙直打颤:“他、他娘,这汤...这汤咋自己咕嘟上了?“
柳氏攥着洗碗布的手直抖,布角浸在冷水盆里,把水搅得一圈圈涟漪:“我刚刷完碗,就听锅里'咕嘟'一声,掀开盖儿……“
她突然捂住嘴,指缝里漏出颤音,“那汤跟活的似的,自己在锅里转着圈儿翻花,味儿...味儿香得邪性!“
灶膛里没生火,铁锅却烫得能烙饼。
柳大柱壮着胆子凑近,鼻尖刚碰到蒸汽,眼睛就直了:“这是......这是咱们春上挖的山芹?还有野葱?我上月在南山坡见着的野蘑菇,咋都在里头?“
院外突然传来脚步声,老村长柱着枣木拐杖挤进来,灰白的山羊胡抖得像风中的草:“咋回事儿?满村都闻见香味儿了!“
他盯着锅里浮着的野菜,伸手要摸,被柳氏一把拽住:“叔!锅烫!“
老村长缩回手,眯眼凑近看,汤面浮着层油花,青碧的菜叶子舒展得像刚摘的。
他抽了抽鼻子:“怪了,咱们村谁有这手艺?山芹得焯三遍水去涩味儿,野蘑菇得用盐水泡半宿。“
“我没煮!“柳氏急得直跺脚,“我连锅都没刷呢!“
院外的议论声嗡嗡起来,王二婶扒着门框探头:“该不会是...山神显灵了吧?“
“显个屁!“张猎户吐了口唾沫,“我爹说过,邪物附锅要吃人!“他抄起墙角的锄头就要砸,被林英一把攥住手腕。
林英的手劲大得惊人,张猎户的虎口瞬间麻了,锄头“当啷“落地。
她弯腰捡起银针,在汤里浸了浸,针尖泛出淡青色,像春草刚冒头的芽。
“无毒。“她直起身子,目光扫过围在院门口的村民,“这是地气养出来的。“
“地气?“老村长捻着胡子,“就你说的那地脉?“
林英点头:“上月菜窖会喘气,是地脉在学咱们存菜;今儿铁锅自己炖汤,是它在学咱们做饭。“
她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锅底,温热从掌心漫上来,像小栓趴在她背上睡觉的温度,“它记着咱们的日子呢。“
人群里突然爆出一声喊:“那要是哪天它不高兴了,会不会把咱们也煮了?“
“不会。“林英站起来,声音像敲在松树上的斧子,“它认靠山屯当自个儿家,自个儿家的锅,哪能伤自个儿人?“
夜色渐深时,养蜂场的煤油灯把四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
陈默铺开震仪记录纸,上面的波浪线像群山起伏:“从菜窖到铁锅,地脉波动的频率越来越稳,跟人心跳似的。“
风哑子蹲在地上,用炭块画了九个点,又画了九根线连到中间的“回“字,正是白天统计的九户灶台位置。
他比划着,手指在“回“字上点了点,又指向九个点。
“他说这九口灶是地脉的'穴位'。“老钻工捏着旱烟杆,火星在暗处明灭:
“我爷爷的笔记里写过,守脉人用铜阵锁脉,可铜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今脉自己找着灶眼扎根,它把锅台当阵眼了。“
林英盯着风哑子画的图,玉坠在衣领下微微发烫。
她想起菜窖里起伏的泥土,想起铁锅上细密的藤纹,突然笑了:“那咱们就教它好好当这个'家'。“
试点选在小石头家。
林英搬了条长凳坐在灶前,怀里抱着裹成小粽子的小石头,孩子早困得睁不开眼,小脑袋直往她颈窝里钻。
子时三刻,灶坑的泥土突然动了。
林英屏住呼吸,看着一块土疙瘩缓缓隆起,一根青藤从土里钻出来,嫩得能掐出水,绕着灶膛转了两圈,又慢慢缩了回去。
锅里的冷水“咕噜“一声,冒起了泡。
小石头迷迷糊糊抬起头:“娘...啥味儿?“
米香裹着枣香漫出来,林英揭开锅盖,白花花的米饭堆成小山,几颗红枣嵌在中间,红得像过年贴的窗花。
她摸了摸锅底,温温热热的,连灶膛里的灰都软乎乎的,像晒过太阳的棉被。
风哑子打着手势冲进来,趴在灶台上看得入神。
他指尖轻轻碰了碰灶壁,突然转身比划:灶里有小血管!
林英凑近看,灶砖的缝隙里果然有细如发丝的纹路,青莹莹的,随着她的呼吸轻轻搏动。
她伸手摸了摸,纹路像被挠了痒痒,微微颤了颤。
“吃好了,才有力气干活。“她对着灶台低语,“别光想着跳。“
灶台上的瓷碗突然“当“地轻响,像在应她。
三日后,九户灶台都能“自熟饭“了。
王二婶端着冒热气的南瓜粥站在院门口,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开了花:“我家那口破锅,今儿给熬了南瓜粥,甜得跟放了蜜似的!“
张猎户蹲在自家灶前,用树枝拨拉着锅里的土豆炖肉,脖子涨得通红:“我...我昨儿就搁锅里扔了俩土豆,啥都没放!“
林英站在晒谷场上,看着村民们端着碗互相攀比:“我家熬了红豆饭!““我家煮了萝卜汤!“她清了清嗓子,场上顿时安静下来。
“地气养人,人也得养地。“她举起块刻着藤纹的石板,“每户领半亩药田,三成交集体,七成自个儿留,田边立这'地语碑',跟地脉说说话。“
她顿了顿,嘴角扬起点笑,“就跟咱们跟自个儿家灶说话似的。“
风哑子蹲在晒谷场角落,面前堆着刻好的石碑。
月光洒在他背上,他手里的刻刀一起一落,每道纹路都刻得极慢,像在给娃娃雕项圈。
第七日清晨,陈默捏着地脉图的手直抖。
图上靠山屯的位置,那个“回“字中央,不知何时多出个新符号,像玉坠,却生着一对翅膀,翅尖微微发亮。
“它......想飞?“他喃喃着抬起头,就听见“轰“的一声。
林英院中的石磨震得跳了起来,底座上嵌着的青玉结晶裂开条细缝,一道青光“咻“地冲上夜空,像颗小流星。
而远在山巅的冰蚕婆婆旧居,窗台上那缕未用完的寒丝突然动了。
它原本像团凝固的雾,此刻却缓缓舒展,顺着窗缝飘了出去,在晨雾里划出道银线,直指靠山屯方向。
石磨射光的次日清晨,靠山屯外十里的雪道上,一串新踩的脚印正朝着村口延伸。
雪地上落着片青绿色的叶子,叶脉间泛着细密的银光,像极了林英灶台上那些会搏动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