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双份浓缩,加全脂奶,不加糖(备注:生理期前后倾向热摩卡)
水果:偏好桃、草莓(脆甜),厌香蕉过熟质地
肉食:不吃肥肉,喜欢肉质紧实的鱼类
......
下面还有几行,被窗口遮挡,看不真切。
“!!”江静知拿着桃子的手微微一顿,大脑有瞬间的空白。
这个文档的标题,还有那条关于自己水果偏好的精准记录……这绝不是一个临时起意的备忘录。
这更像是一份长期的……观察记录。
余夏丝毫没有察觉这短暂的寂静下涌动的暗流,他正为终于获得母亲的理解而稍稍放松。
江静知迅速垂下眼眸,掩饰住内心的惊涛骇浪,将手中的桃子递给他,语气努力维持着平时的自然:“给,这块更甜。”
“谢谢。”余夏接过,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最大的“项目机密”已悄然泄露。
江静知的脑海里正在卷起一场无声的风暴。
那几行冷冰冰的文字,像一串解码错误的密电,在她惯于理性分析的思维里炸开,让她第一次在处理信息时感到了措手不及的混乱。
V2.1?版本号?他还迭代更新?所以,这确实不是随手记的便利贴,这是一份存档!
咖啡、水果…这些细节他是什么时候观察记录的?甚至包括…生理期倾向?
无数个问题在她脑中飞速碰撞。
是出于项目合伙人的极致理性与周全?为了确保“重要资产”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还是……这背后隐藏着某种她从未察觉的,更深层久远的情感关注?
她的指尖微微发凉,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剩下的桃子。
她迅速垂下眼帘,浓密的睫毛掩去了所有惊诧与困惑,再抬眼时,脸上已恢复了惯常的平静,只是心跳的鼓点却沉重地敲击着胸腔。
她必须确认。但不能直接问,那会打破此刻微妙而脆弱的平衡。
她状似无意地将果盘又往他那边推了推,语气尽量轻松自然,仿佛只是随口一提:“社区两次送来的桃正好都是我喜欢吃的脆桃,我记得没特意交代过。”
余夏正咀嚼着桃子,闻言动作顿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她会问这个:“我下单的时候备注的。”
“你怎么知道?”江静知的语气里带着好奇,目光落在他的脸上。
他咽下果肉,表情是一贯的认真,回答得理所当然,甚至带着点学术探讨般的严谨:
“观察到的。食堂水果窗口,你每次都会避开软质的水蜜桃和香蕉区域,优先选择品相硬脆的苹果、桃子。还有你常买爽脆的蔬菜,推断你更倾向于‘脆甜’而非‘软糯’的质地。这个判断准确率应该在90%以上。”
他流畅地说完,甚至略带求证意味地看着她,仿佛在等待她对这组“用户行为分析”的反馈。
江静知:“……”
他完美的、基于数据和观察的理性解释,像一盆恰到好处的冷水,瞬间浇熄了她心中因那个暧昧版本号而升起的幻想火花。
看,果然是这样。
只是观察分析,只是效率最大化。
她心底掠过一丝自嘲的失落,刚才那阵慌乱显得如此可笑。
然而,就在她准备接受这个“合理”答案,将心头那点莫名的悸动按压下去时,余夏却做了一个完全在他逻辑之外的动作。
也许是看到她沉默不语,以为自己的“数据分析”不够有说服力,他下意识地伸出手,从果盘里精准地挑出了看起来最饱满、色泽最鲜亮的那一块桃子,自然而然地递到了她的面前。
“这块的成熟度和色泽最佳,口感应该最符合你的偏好。”他说道,眼神依旧清澈专注,仿佛只是在提交一份最优解决方案。
他的指尖无意地擦过了她的指尖。
微凉、湿润,带着桃子的清甜气息。
这一次触碰,似乎有什么东西悄然变得不同。
一瞬间,所有的理性分析、数据推断、版本号……都被这个笨拙又无比真诚的举动击得粉碎。
江静知看着眼前这块他精心挑选的桃子,再抬眼看向他那双纯粹得没有任何杂质、只是单纯地想给她最好体验的眼睛,一种前所未有的、剧烈而温暖的心动感,毫无预兆地席卷了她。
她忽然明白了。
那份清单,或许起初源于他某种近乎偏执的观察习惯和理性归档。
但驱动他长期、细致地去记录并迭代这些东西的底层动力,早已超越了“项目合伙人”的范畴。
那是一种沉默到极致的关注,是笨拙到用数据库来表达的在意。
她接过了那块桃子,声音比平时柔软了些许:“谢谢……很甜。”
指尖相触的微麻感还残留着,她低下头,小口地咬了下去。清甜的汁水在口中蔓延,一直甜到了心底最深处。
夜深人静。
客卧的窗帘没有完全拉拢,一缕清冷的月光斜斜地洒在地板上。
江静知躺在床上,双眼望着天花板,毫无睡意。
刚才的发现像一枚投入心湖的深水炸弹,表面波澜已平,深处却仍在持续震荡,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静知偏好记录_V2.1】
那几个字,连同那个冷冰冰的版本号,反复在她脑海中闪现。她试图用最擅长的理性思维去解码,却第一次发现自己的逻辑模块全面宕机。
她开始不由自主地、像回放实验录像一样,一帧一帧地检索着与余夏相识以来的所有“异常”片段。
无数次的“恰好”。她雨夜晚归时,他的车“恰好”停在实验室楼下。他为她找到斑马鱼不繁殖的原因。他请她去看Icpc决赛。他帮她揪出了谣言的制造者。他为她的研究开发软件。甚至连璧途,也是与她有关的。
还有他看她的眼神。平时冷静得像一泓深潭,但偶尔,在她破解某个难题、或是忍不住莞尔一笑时,那潭水的深处会掠过一丝极快的光,快得让她以为是错觉。
再有这次隔离。他制定的那些“为了效率”的规则,细细想来,每一条的最终受益者都是她。他将最好的空间、最便利的条件,全都不动声色地安排给了她。
过去,她将这些全部归因于他极致的理性、惊人的记忆力、以及作为一个完美主义合作者的高度专业素养。
但现在,串联起“V2.1”这个铁证,所有的“恰好”、所有的“专业”、所有的“理性”,都指向了一个她从未敢深思的可能性。
难道……余夏他……喜欢我?
? ?小剧场:
?
江诚光:咱闺女在感情上是不是太迟钝了?
?
张俪:中学最容易情窦初开的时候不让谈恋爱,上了大学又一心扑在科研上。交往圈子那么窄,到哪里去学习处理感情问题?
?
江诚光:有道理。
?
张俪:也不知道这回能不能开窍。
?
江诚光:哎……不开窍,愁;开窍,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