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创造室》第二期录制现场,姜茶看着眼前这群比第一期更亢奋的演员,感觉自己像是误入狼群的哈士奇。
“姜老师好!”学员们齐刷刷鞠躬,眼神里写满“求翻牌”。
姜茶表面淡定点头,内心有种被第一季支配的不妙预感:【现在退赛还来得及吗?!】
第一组表演就让她头皮发麻。
两个学员在演《雷雨》片段,男学员用力过猛,把周萍演得像要抢劫,女学员的繁漪则哭得像被抢了钱包。
“停。”姜茶揉着太阳穴,“这位同学,周萍此刻的情绪是压抑,不是便秘。”
全场憋笑。
女学员委屈巴巴:“姜老师,我觉得繁漪这里应该更痛苦一些……”
“痛苦不等于嚎啕大哭。”
姜茶起身示范,只一个眼神就让人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隐忍,“看见没?眼泪在眼眶打转就是不掉下来,这才叫演技。”
学员们心服口服。
直播间弹幕狂刷:
【卧槽这个眼神绝了!】
【《迷雾》林晚附体!】
第二组更绝,演的是《霸王别姬》。
演程蝶衣的男学员兰花指翘得像在打车,开口就是:“师哥——俺想跟你唱一辈子戏!”
姜茶:“......”
她深吸一口气:“同学,你是程蝶衣,不是程咬金。”
她亲自示范那段经典的“说好了一辈子”,水袖轻拂,眼波流转,瞬间把所有人带进了戏里。
“看见没?”姜茶收起水袖,“旦角的美在于克制,不是矫揉造作。”
男学员愣愣点头。
录制间隙,节目组搞事情地安排了个“即兴考核”。抽到的题目是“试镜被拒后接到家人电话”。
有个叫林月的学员表演时,突然即兴加了段舞蹈。姜茶挑眉——这姑娘明显在模仿她《Vogue》金九封面的动作。
“停。”姜茶敲敲桌子,“为什么要加舞蹈?”
林月自信满满:“因为我想表现角色内心的挣扎……”
“错。”姜茶无情打断,“你只是在炫技。真正的演员要服务于角色,不是展示自己。”
她随手拿起一瓶水:“现在重来,拿着这个演。”
林月握着水瓶,这次表演反而真实动人多了。
“记住,”姜茶看着所有学员,“最好的表演,是让观众忘记你在表演。”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分组环节。两个学员为了争姜茶组的名额,当场吵了起来。
“我更适合姜老师的风格!”
“我才是姜老师的忠实粉丝!”
姜茶听着他们心里都在盘算【跟着姜茶镜头多】,慢悠悠开口:“你俩都去陈老师那组。”
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中,她指向角落里最安静的学员:“我要她。”
被点名的女孩叫宋小雨,之前一直没什么存在感。
但姜茶注意到,这姑娘每次看别人表演时,手指都会无意识模仿对方的动作——是个天生的体验派。
果然,在后续的“动物模拟”训练中,宋小雨模仿的受伤小鹿让全场动容。
其他学员都在追求形似,只有她抓住了神韵。
“看见没?”姜茶对其他人说,“演技不是技巧的堆砌,是理解的深度。”
录制到深夜,姜茶累得瘫在导师椅上。
执行导演凑过来:“姜老师,今天直播峰值破了纪录!网友都说您是魔鬼导师……”
姜茶有气无力地摆手:“别捧杀,我只是个被迫营业的演技指导。”
离开录制棚时,宋小雨等在门口,深深鞠躬:“谢谢姜老师,我会努力的。”
看着女孩远去的背影,姜茶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同样青涩的自己。
也许当导师最大的意义,不是教出多少个“姜茶”,而是让每个独特的灵魂,都能找到自己的光。
回到车上,她收到节目组发来的数据:
#姜茶演技教学#热搜第一
#魔鬼导师姜小茶#话题阅读破亿
助理小桃激动地晃她手臂:“茶茶!你又出圈了!”
姜茶把手机丢到一边,瘫成一条咸鱼。
她现在只想回家抱着雪球睡觉。
当导师比拍戏累多了!
这些学员一个个的,
比顾明辉还难搞!
到了第三期录制,节目组把场地搬到了国家话剧院的后台。
学员们走进布满镜子的排练厅时,全都紧张得同手同脚。只有姜茶熟门熟路地摸到道具箱,掏出个苹果啃起来。
“姜老师……”执行导演小声提醒,“这段在直播……”
姜茶理直气壮:“当年我在这排戏,饿急了连道具包子都偷吃过。”
弹幕瞬间笑疯:
【哈哈哈这是可以说的吗?】
【《霓裳》里那个啃包子的镜头不会是真吃吧?】
今天的第一堂课是“无实物表演”。姜茶给每人发了张纸条,上面写着不同的情境。
轮到宋小雨时,她抽到的是“在沙漠里找到最后一滴水”。
只见她跪在地上,双手颤抖地捧起“水”,眼神从绝望到狂喜,最后却把“水”轻轻洒向空中。
其他学员一脸茫然,姜茶却鼓起掌:“很好。你演的不是找到水的人,而是把生机留给别人的探险家。”
宋小雨眼睛一亮,用力点头。
下一个学员抽到“中彩票”,结果演得像癫痫发作。姜茶扶额:“同学,中彩票不是被雷劈。”
她随手拿起保温杯:“现在你是守着最后一口水的末日幸存者。”
学员抱着保温杯,这次表演立刻有了层次感。
“记住,”姜茶环视全场,“无实物表演的关键不是模仿动作,是建立信念。”
下午的课程更变态——在晃动的平衡木上演《哈姆雷特》。
学员们东倒西歪,台词说得像在求救。有个学员好不容易稳住,念到“生存还是毁灭”时差点栽下来。
姜茶轻巧地跳上平衡木,在摇晃中完美演绎了整个独白。
最后那句“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说完,她正好从平衡木尽头优雅落地。
全场寂静三秒,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姜老师,”有学员弱弱问,“您以前练过体操吗?”
姜茶微笑:“我练过在红毯上摔跤不露馅。”
当晚的热搜十分精彩:
#姜茶平衡木上演哈姆雷特#
#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录制间隙,节目组安排了个“观众提问”环节。
有个戏剧学院的学生连线问道:“姜老师,您觉得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姜茶看着镜头:“我见过太多有天赋的人昙花一现,也见过太多努力的人始终不得其法。”
她拿起宋小雨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全是观察记录:“如果非要选,我选‘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该补什么。”
连线那头沉默片刻,传来啜泣声:“谢谢姜老师,我明白了……”
这片段后来被各大艺术院校当成教学案例。
第二轮淘汰赛前,节目组搞了个“反向选择”——由学员选择导师。
所有人都以为姜茶组会爆满,结果只有宋小雨和另外两个学员站到她身后。
执行导演急得直跺脚,姜茶却笑了:“很好,人少才教得过来。”
她带着三个学员来到话剧院的道具仓库:“未来三天,我们就在这里排练。”
当其他组在练声乐、形体时,姜茶组在拆装家具、缝补戏服。有学员忍不住抱怨:“姜老师,我们不是来当木匠的……”
“闭嘴。”
姜茶头也不抬地修理着一把破椅子,“演员要相信角色存在,先要相信道具存在。”
考核当天,姜茶组表演的《茶馆》片段震惊四座。
他们用的全是自己修复的道具,每个动作都带着生活的质感。
尤其是宋小雨饰演的康顺子,端茶的手势活脱脱就是个老bJ茶馆的老板娘。
评委席上的老戏骨激动得拍桌子:“这才叫戏!有烟火气!”
结果公布,姜茶组包揽前三。看着学员们激动的泪水,姜茶悄悄退到后台。
执行导演追过来:“姜老师,您真是点石成金!”
姜茶望着舞台上欢呼的学员,轻声说:
“我点的不是石,
是他们心里早就存在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