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演员的创造室》录制间隙,姜茶接到了陈凯导演的紧急电话。
“茶茶,《风起建康》要提前上映!”电话那头声音急促,“争取冲一冲金鹰电影节拿个奖,必须赶在这之前公映!”
姜茶差点把卸妆棉塞进鼻孔。
这部她呕心沥血拍了半年的历史正剧,原定三个月后上映,现在突然提前,宣传期直接被砍掉三分之二。
梅姐在保姆车里疯狂打电话:“所有通告重新排期!把《极限挑战》的录制往后推!”
当晚,#风起建康定档#空降热搜第一。
宣传照上,姜茶饰演的南北朝才女执笔望月,眼角那滴泪被网友做成各种表情包:
【当我发现作业明天要交……】
【当爱豆突然官宣……】
真爱粉个个喜气洋洋,奔走相告。
然而黑粉也没闲着:#姜茶资源咖#的话题突然冒出来,说她靠顾砚迟才拿到这个角色。
姜茶正在做妆发,看到热搜直接笑出声。
她登上小号,在话题里发了一条:
【确实资源好,毕竟能请动陈凯导演当演技指导的也没几个了。】
配图是陈凯在片场拿着大喇叭吼她的照片。
这条微博瞬间被赞上热门,黑粉集体闭麦。
首映礼前夜,姜茶梦见自己还在南北朝背古文,惊醒时差点对着空调念《昭明文选》。
首映当天,她穿着素雅旗袍现身,头发松松绾起,倒真有几分才女风韵。
主持人问及拍摄趣事,她笑道:“最难忘的是学古琴,把老师气得想摔琴。”
观众席传来会心的笑声。
灯光暗下,银幕亮起。
当姜茶饰演的才女在城墙上目送北伐军队,吟出“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时,影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最震撼的是一场哭戏——她得知家族蒙冤,在雨中跪了整夜。
没有嚎啕大哭,只有雨水混着泪水滑落,那种隐忍的绝望让所有人揪心。
电影结束,掌声持续了十分钟。
影评人连夜发文:
【姜茶贡献了年度最细腻的表演!】
【这才是大女主该有的样子!】
某位严厉的史学家破天荒发微博称赞:“演员姜茶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南朝风骨。”
首周票房破五亿,豆瓣评分稳在8.9。
更让人惊喜的是,海外票房也一路飘红,很多外国观众被中式美学征服。
庆功宴上,陈凯导演举着酒杯对姜茶说:“丫头,你把我想要的感觉全演出来了。”
姜茶看着大屏幕上自己挥毫写诗的镜头,突然想起那个在片场NG了二十多次的夜晚。
“是您教得好。”她真诚地说。
宴会进行到一半,她溜到天台透气。手机亮起,是顾砚迟发来的消息:
【看完了。】
【很好。】
附赠一张偷拍——影院里某个戴着口罩的观众,手里攥着哭湿的纸巾。
姜茶笑着回复:【顾老师,你哭起来的样子挺可爱。】
对方正在输入了整整三分钟,最后发来:
【是汗。】
这时梅姐冲上天台:“茶茶!柏林电影节官方发来邀请函了!”
姜茶望着城市璀璨的灯火,想起那个在南北朝片场冻得瑟瑟发抖的自己。
有些梦想,
真的会照进现实。
比如让世界看见
属于中国的才女风华。
《风起建康》的爆红远超预期,连官媒都发文称赞其“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风骨之美“。
姜茶刷着手机,看到自己雨中跪哭的镜头被做成了“破碎感天花板“动图,在各大平台疯传。
“茶茶,你看这个!”小桃激动地捧着平板,“连北大历史系教授都在夸你演的才女!”
视频里,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正对着镜头分析:“姜茶饰演的谢道韫,在得知家族蒙冤时的微表情处理非常精准——”
“先是瞳孔收缩,再是嘴角微微抽搐,最后眼泪在眼眶里转了三次才落下。这种克制比嚎啕大哭更难演……”
姜茶咬着吸管偷笑。
她没敢说那段戏能成功,全靠当时有只蚊子在她腿上咬了个包。
电影里最出圈的其实是三段高光戏份。
第一段是“竹林辩难”。
谢道韫与当世大儒论道,面对刁难,她执扇轻笑:“先生以管窥天,自然只见方寸。”
随即引经据典,从《周易》讲到《庄子》,台词长达三分钟且全是文言文。
拍摄时,演大儒的老演员故意临场改词,把“阴阳之道“改成了更生僻的“冲气以为和”。
姜茶面不改色,即兴接上“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后续论述,连导演都惊得忘了喊卡。
这段花絮后来被做成“演员的自我修养”教学视频,播放量破千万。
第二段是“城楼送别”。
北伐军队出征,谢道韫登上建康城墙,目送心上人远去。没有台词,只有被风吹起的帷帽轻纱,和始终挺直的脊背。
最绝的是镜头推近时,她眼底映着千军万马,却只在转身时让一滴泪悄无声息地没入衣领。
这个镜头被影院观众称为“年度最美落泪”,甚至有人专门带着放大镜去数她到底哭了几帧。
第三段则是“狱中绝笔”。
谢道韫被诬入狱,在墙上以钗代笔刻下绝命诗。
拍摄时姜茶坚持不用替身,硬是学会了用金簪在木板上刻字。
特写镜头里,她颤抖的手指被木刺扎得鲜血直流,却始终保持着簪花小楷的笔锋。
“那段真是……”陈凯导演在采访中回忆,“她刻完最后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场工作人员都在抹眼泪。”
更让观众惊喜的是电影里的文化细节。有考据党扒出:
谢道韫抚琴时用的指法源自《碣石调·幽兰》。
她书房挂的画是顾恺之真迹的复刻版。
连喝茶时茶盏的摆放角度都符合南朝礼仪。
“这才是尊重观众智商的古装剧!”这条评论获得二十万点赞。
某视频网站甚至开了个“《风起建康》细节解析”专栏,第一期讲服饰纹样就破了百万播放。
最让姜茶哭笑不得的是,电影上映后掀起了一股“才女热”。
无数家长给孩子报古琴班,书店里《世说新语》卖到脱销,连她随手在电影里插花的镜头都被做成了插花教程。
可谓男女老少通杀,现象级爆火。
“茶茶,”梅姐拿着新合同进来,“国家博物馆想请你当文物推广大使!”
“当代人不懂文物,馆长想借你这股‘才女’东风做个推广宣传!这也是国家的意思。”
姜茶正在教雪球作揖,闻言抬头:“可以,但我要先恶补青铜器知识。”
她可不想像上次那样,把商周的爵杯说成“古代啤酒杯”,被网友笑了三天。
傍晚收到顾砚迟的消息,是张照片——他办公室的书架上,多了整套《南朝遗梦》。
【在研究你的专业领域。】他配文。
姜茶回了个熊猫人抱拳的表情。
窗外华灯初上,她抱着雪球翻看观众来信。
有中学生写道:“谢谢茶茶姐姐,让我知道才女不是书呆子,也可以又美又飒。”
她轻轻摸着信纸上稚嫩的字迹,心潮澎湃。
没想到她姜茶,会有这么一天能影响到那么多人,去关注更有意义的事物。
这简直比拿奖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