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路途,仿佛被按下了某种奇特的缓速键。李贤不再只是被动地蜷缩在车厢里,忍受着颠簸与绝望的啃噬。大部分时间,他都依照云舒所示,闭目凝神,尝试着让呼吸与周遭的环境达成某种微妙的同步。
起初,这极为艰难。身体的疲惫、心绪的繁杂,如同喧嚣的浪潮,不断冲击着他试图构建的“静”之堤坝。车厢的每一次晃动,林间的一声鸟鸣,甚至是他自己脑海中不受控制闪回的宫廷片段,都能轻易地将他的心神拉回现实的泥沼。
但云舒那清冷而精准的提点,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刻响起。
“风过,右前方树梢,第三枝微沉。”
“溪流转向,半里外,水声有变。”
“马蹄左前,碎石松动,半寸位移。”
她的声音没有情绪,没有褒贬,只是客观地陈述着周围环境中那些细微到极致的变化。李贤便依循着她的指引,努力地将自己的感知如同蛛网般延伸出去,去捕捉那些风、那些水声、那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动静。
渐渐地,一种奇妙的变化开始发生。当他真正沉浸进去时,外界的干扰似乎渐渐远去,而另一个更加精微、更加丰富的世界,却在他的“心镜”中缓缓展开。他“听”到了泥土中蚯蚓蠕动的绵软节奏,“看”到了阳光穿透层层叶片后光斑的细微移动,“感觉”到了脚下大地随着远处野兽奔跑传来的几乎无法察觉的震颤。
这种体验前所未有。它无关权力,无关地位,甚至暂时掩盖了屈辱与恐惧。这是一种纯粹的能力,一种对自身、对环境更深层次的掌控感。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命运流放的囚徒,更像是一个初窥门径的探索者,在一位沉默而高超的引路人的带领下,触碰着世界运行的另一种规则。
他依旧穿着粗糙的囚衣,身处前途未卜的流放路,但某种内在的东西,正在悄然重塑。那双曾经被权力斗争和绝望阴霾所笼罩的眼睛,在偶尔睁开时,会闪过一丝极淡的、属于武者般的专注与锐利,尽管这锐利还十分稚嫩。
云舒依旧沉默地走在马车旁,或是在歇息时静坐一隅,仿佛与这山野融为一体。她不再需要频繁地提点,因为李贤已经开始学会自己“倾听”这个世界。她只是在他气息明显浮躁,或感知出现较大偏差时,才会简短地吐出几个字,如同精准的坐标,将他重新引回正确的路径。
她没有传授任何具体的杀伐招式,没有讲解任何高深的内功心法。她所给予的,是一种“根基”,一种“心境”,一把开启武道乃至人生另一重境界的、无形的钥匙。
这钥匙,正随着车轮的滚动,随着每一次呼吸的调整,随着对周遭万物感知的加深,一点点地,嵌入李贤那扇曾被紧紧封闭的心门。希望与力量的藤蔓,正沿着门缝,悄然向内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