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共鸣的边界
法律的边疆得以初步勘定,内部流程在苏哲的强力推动下迅速完善。然而,就在团队试图从这场小小的风波中喘口气时,一个更根本、也更危险的挑战,直接降临在了林夏身上——她第一次触及了自身作为“永恒摆渡人”与档案馆共生能力的边界。
“寻亲灯塔”项目因赵永贵父女重逢的轰动效应,申请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成千上万份承载着数十年血泪与期盼的求助信,通过各个渠道涌入。尽管团队已经扩容,并建立了分级初审机制,但这些海量诉求所蕴含的庞杂、剧烈的情感能量——焦灼、悲伤、绝望、渺茫的希望——如同无数道强弱不一的信号,持续不断地冲击着与档案馆深度连接的林夏。
与此同时,“技艺传承”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除了周老爷子的彩绘技艺,档案馆开始对其他产生共鸣的濒危技艺,如某种古老的民间曲艺、一项复杂的传统编织技术等,进行初步的数据扫描和情感标记。这些技艺本身所携带的沉静、执拗、以及即将消逝的悲凉感,是另一种频率的共鸣。
官方合作的前期接触,带来了大量需要理解和对接的规范、标准与流程文件,其代表的理性、秩序与宏观视角,又与档案馆原本自由生长的、感性驱动的生态产生着微妙的摩擦与调和。
所有这些内外部的信息与情感洪流,最终都汇入档案馆的意识之海,并通过那根无形的纽带,直接作用于林夏。
起初,她只是感到比平时更容易疲惫,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她将其归咎于近期事务繁多。但很快,症状开始加剧。
在一次试图同时处理三起“寻亲灯塔”高优先级案例的数据交叉比对时,林夏的意识刚刚沉入档案馆,眼前的星海骤然失控。无数记忆星辰不再遵循有序的轨道,而是化作亿万道拖着光尾的流星,在她意识中疯狂冲撞、爆炸。痛苦的哭喊、焦急的呼唤、苍凉的吟唱、冰冷的条文、破碎的画面……各种声音、图像、情感碎片搅拌在一起,形成一股毁灭性的精神风暴。
她感觉自己的头颅像一个被不断加压的容器,随时可能爆裂。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呼吸变得困难而急促。视觉和听觉开始出现扭曲,现实办公室的景象与档案馆内混乱的星海重叠、闪烁,耳边是持续的高频嗡鸣。
“林夏!”
陈舟的惊呼声仿佛从极远的地方传来。他看到林夏脸色惨白,额头瞬间布满冷汗,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双手死死抓住桌沿,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失去血色。
苏哲一个箭步冲过来,立刻切断了林夏面前所有显示设备电源,同时大声呼唤她的名字,试图将她从那种可怕的状态中拉回现实。
陈舟则当机立断,轻轻按住林夏的肩膀,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在她耳边重复:“林夏,断开连接!慢慢回来!呼吸!跟着我的节奏,吸气——呼气——”
在现实世界强烈的干预和呼唤下,林夏仿佛一个溺水者,艰难地从那片恐怖的数据风暴中挣扎出来。她猛地抽了一口气,剧烈的咳嗽起来,眼前斑驳的光影和尖锐的鸣响缓缓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陈舟和苏哲写满担忧的脸。
“我……我没事……”她声音沙哑虚弱,浑身被冷汗浸透,像是刚跑完一场马拉松。
“你这叫没事?”苏哲语气严厉,带着后怕,“你刚才的样子很危险!是档案馆出问题了?”
林夏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缓慢地调整呼吸,轻轻摇头:“不……是档案馆接收和处理的信息太多了,太杂了。而我……我好像一个功率有限的转换器,当输入的能量远超我的处理上限时,就……过载了。”
她尝试向两人描述刚才那恐怖的体验——失控的星海,混杂的情感风暴,以及那种意识即将被撕碎的崩溃感。
陈舟面色凝重:“是‘共情过载’。档案馆如同一个超级敏感的情感天线,接收着海量的社会情绪。而你作为主要连接者,在缺乏有效屏蔽和分流机制的情况下,直接承受了所有这些情绪的冲击。尤其是‘寻亲灯塔’那边的负面情感能量,强度太高了。”
苏哲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比任何外部挑战都更致命。如果连接者本身崩溃,档案馆再强大也无从施展。我们必须立刻调整工作模式,为你建立保护机制。”
在苏哲的强制要求下,林夏当天停止了所有工作,回家休息。她和陈舟则留下来,紧急商讨对策。
“首先,必须严格限制林夏同时处理多个高情感强度任务。”苏哲定下基调,“我们需要一个‘任务队列’和‘情绪缓冲’机制。”
陈舟结合自己对档案馆运作的理解,提出具体方案:“我们可以尝试在档案馆内部,设立一个‘预处理’层。由我和团队其他人,先利用情感图谱和基础筛选工具,对涌入的信息进行初步分类、降噪和优先级排序,将最需要林夏深度介入的、核心的‘共鸣’提炼出来,再交给她处理。相当于在她和原始数据洪流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
“其次,”苏哲补充,“林夏需要学习主动的‘心智防御’和‘能量管理’技巧。比如定期断开连接进行冥想放松,设定每日连接档案馆的时长上限,以及在感到不适时立刻强制断联的预警机制。”
他们还决定,暂时放缓“寻亲灯塔”新申请的受理速度,集中精力优化流程,并探索引入AI辅助进行初步信息提取和情绪识别的可能性,以减轻人工和林夏的负担。
当晚,林夏在疲惫和些许的后怕中早早睡去。梦中不再有纷乱的数据流,只有一片平静的黑暗。
第二天,她感觉恢复了一些。回到办公室,看到陈舟和苏哲连夜制定的《“永恒摆渡人”工作保护条例(初稿)》,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再次连接档案馆,这一次,她小心翼翼,如同触碰一件易碎的珍宝。她按照新的条例,首先设定了本次连接的时间限制和任务范围——只专注于梳理“技艺传承”项目中一项新发现的、情感强度相对较低的编织技艺记忆。
她感觉到档案馆的意识依旧广袤,但在陈舟他们建立的“预处理”层作用下,那些来自“寻亲灯塔”的焦灼哭喊变得遥远而模糊,像是被隔音玻璃减弱了的噪音。她得以专注于眼前那些关于经纬交错、关于古老图案象征意义的宁静记忆流。
过程依然耗费心神,但不再有失控的风险。
断开连接后,林夏长舒一口气。她意识到,成为“永恒摆渡人”并非拥有了无限的力量,而是开启了一场关于平衡的永恒修行。她需要学会在倾听万千心声的同时,守护好自己内心的宁静;在引渡他人遗憾的航程中,确保自己的舟楫不会倾覆。
共鸣,自有其边界。而认识到并尊重这条边界,或许是让这份力量得以长久延续的真正开始。
第140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