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面结束时,沈哲依旧没给出任何明确承诺。他拿起椅背上的西装外套,动作利落,语气和来时一样平淡:“资料我带走,需要内部评估。有结果,我的助理会联系你。”说完,便转身离开,没有多余的眼神,仿佛刚才那场耗时一小时的谈话,只是他日程表上一个普通的标注。
林曦坐在原地,看着桌上没怎么动过的柠檬水,心再次悬到了半空。沈哲的严谨近乎冷酷,他关注的只有数据、风险和回报,对“故事的骨气”“创作者的坚持”只字未提——这让她觉得希望渺茫,或许那份邮件,只是他一时兴起的“猎奇”,评估过后,大概率还是会以“风险过高”为由拒绝。
她收拾好资料,慢慢走出咖啡馆,阳光晃得她有些睁不开眼,连脚步都透着无力。可就在她回到工作室,刚打开电脑准备跟陆岩“报忧”时,邮箱突然弹出一条新消息——发件人是“沈哲助理”。
林曦的呼吸顿住,颤抖着点开。邮件里附着两个文件:一份是《浮灯》项目的初步投资意向书,另一份是长达十几页的保密协议,后面还跟着一份对赌协议。
投资金额不多不少,刚好能覆盖设备租赁、场地费用和团队后续薪资,解了燃眉之急。可条件却苛刻得近乎残忍:保密协议要求,项目上线前,林曦和陆岩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投资方信息,连团队核心成员都只能知道“有匿名投资”;对赌协议更是直白——项目必须在六个月内完成拍摄并上线,上线后三个月内,网络播放量需达到五千万,豆瓣评分不低于7.5,否则林曦和陆岩需按投资金额的150%进行赔偿,且陆岩需将其工作室的全部版权抵押给逆光投资。
这哪里是投资协议,分明是一份魔鬼合约。成功了,他们能获得资金,能让《浮灯》顺利出世,能有喘息之机;可一旦失败,她和陆岩将彻底被拖入深渊——她没钱赔偿,陆岩抵押了工作室,最后可能连继续创作的资格都没有,万劫不复。
林曦立刻把协议发给陆岩,电话接通后,她把协议内容一字一句地念完,听筒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陆岩沉重的呼吸声。过了很久,他才开口,声音沙哑:“林曦,你怎么看?这赌太大了,一旦输了,我们……”
林曦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条款,眼前却闪过顾琛那张冷漠的脸——分手时他说“你离了我什么都不是”;闪过楚瑶在发布会上轻蔑的眼神——仿佛在看一只随时能碾死的蚂蚁;还闪过那些网络上的污言秽语,那些疏远她的朋友,那些跟踪她的陌生人……
她深吸一口气,指甲掐进掌心,却没觉得疼。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退路,从她把剧本发给陆岩的那天起,从她拒绝王总的那天起,从她躲进城郊工作室的那天起,就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签。”林曦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只说了一个字。
听筒那头又是一阵沉默,然后传来陆岩低低的回应:“好,签。”
挂了电话,林曦点开那份投资意向书,指尖落在“乙方签字”的位置。窗外的夕阳透过小窗照进来,落在屏幕上,把“签”字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知道,按下确认键的那一刻,这场豪赌就真正赌上了一切。但她不怕——比起被资本踩在脚下、连自己的故事都守不住,她宁愿和魔鬼签合约,哪怕最后粉身碎骨,也要让《浮灯》的光,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