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在“忆江南”的拍摄刚摸到点门道,连戏楼台阶下的枯荷叶都被陆岩要求摆得更有“落寞感”,网络上的阴风就悄没声地刮了过来。
那天中午,剧组歇工吃饭,大家蹲在戏楼旁的回廊下,手里捧着盒饭,塑料盒里的青菜有点发黄,米饭上卧着个煎得半焦的荷包蛋。场工小王扒着饭,突然“咦”了一声,手机屏幕亮着,映得他眉头皱成一团:“曦姐,你看这个帖子……”
林曦凑过去,手里的盒饭还没动,菜汤晃了晃,洒在磨破的裤脚上。屏幕是个知名娱乐论坛的页面,标题刺眼——《扒一扒某碰瓷大Ip的野鸡剧组:条件差到离谱,导演暴脾气逼走演员》。匿名楼主的文字像淬了毒的针,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某剧组”就是《浮灯》:“打着原创旗号,实则蹭《星火纪元》的民国热度,穷得连群演都雇不起,演员穿的戏服破得像抹布,导演天天吼人,主演们早想跑路了”。下面附了三张偷拍照:第一张是道具组的人蹲在地上啃盒饭,背景里的旧洒水车锈得刺眼,显得格外狼狈;第二张是陆岩前几天对着灯光组皱眉的侧脸,被拍得面目紧绷,像在发火(其实那天他只是在叮嘱灯架要稳);第三张更过分,是苏晓穿着那件月白旗袍,旗袍下摆沾了泥点,她低头整理的样子,被拍成了“因条件太差暗自垂泪”。
帖子没点名,可明眼人一看就懂——《星火纪元》是恒星传媒正在拍的大制作民国剧,楚瑶主演,而《浮灯》是唯一同期拍民国戏的小成本剧组。林曦的指尖攥着手机边缘,冰凉的塑料硌得掌心发疼,心里瞬间清楚:这不是巧合,是楚瑶的手笔,上次抢场地没成,这次换了个法子,想从舆论上把《浮灯》钉死在“粗制滥造”的标签上。
没等她说话,化妆组的小姑娘就拿着手机跑过来,声音发颤:“曦姐,营销号开始转了……”点开一看,几个平时靠蹭热度博眼球的营销号,文案都透着股阴阳怪气:“某些小团队真是不自量力,没资本没班底,还想跟大制作掰手腕,用爱发电?怕不是最后连电费都付不起,拍出来也是个笑话”“听说剧组条件差到住漏雨的棚子,演员们都是被‘情怀’绑架,迟早要跑”。评论区里,已经有不明真相的网友跟着骂:“穷就别拍啊,碰瓷真恶心”“看照片就够寒酸的,肯定是烂片”。
风顺着回廊的破窗灌进来,吹得林曦的旧外套猎猎作响。她抬头看向剧组的人,刚才还在说笑的氛围,瞬间冷了下来。小王扒饭的动作慢了,眼神飘向远处的道具车,嘴里嘟囔着:“本来就没多少钱,这要是传出去,以后谁还敢看咱们的戏……”旁边一个负责收音的小伙子,把耳机摘下来,小声跟同伴说:“我老家那边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进了骗子剧组,说网上都在骂……要不,咱们要不……”话没说完,却没敢再说下去,眼神里是藏不住的动摇。
苏晓坐在台阶上,手里的盒饭没动,手机屏幕亮着,正是那篇匿名帖子。她捏着筷子的手紧了紧,眼圈有点红——她不是怕苦,是怕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角色,最后因为剧组“名声差”,连播出的机会都没有。连副导演老周,都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蹲在陆岩旁边,声音低沉:“陆导,要不咱们发个声明?不然这流言越传越邪乎,刚才有个场工问我,工资能不能结了……”
陆岩没说话,手里攥着个空矿泉水瓶,捏得“嘎吱”响。他盯着戏楼的飞檐,眼底的红血丝更明显了,嘴角绷成一条直线。林曦走到他身边,声音压得低,却很坚定:“陆导,这是楚瑶的组合拳,现实里抢场地,舆论上搞臭我们,就是想让咱们自己散伙。”她看着那些私下抱怨、眼神动摇的 crew 成员,心里像被什么堵着——他们不是不努力,是太弱小了,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慌了阵脚。可她更清楚,这时候不能退,一旦有人走,剧组就真的散了。
风更大了,吹得戏楼的幌子“啪嗒”作响,回廊下的枯树叶打着旋儿飘过来,落在林曦的脚边。她看着手机里那些恶意的文字和偷拍照,又看了看陆岩紧绷的背影,还有远处夏晓雨——小姑娘正拿着剧本,蹲在角落里小声背台词,眉头皱着,却一脸认真,仿佛外界的流言与她无关。林曦深吸一口气,攥紧了手机:这仗,不仅要在镜头前打,还要在镜头后打,舆论能抹黑他们的条件,却抹不掉他们想拍好故事的劲。只是她不知道,这场舆论战,会比抢场地更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