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织梦工作室通过邮件,以“浮灯坚守匿名底线,婉拒一切公开露脸邀请”为由,明确拒绝星途文化后的第四十八小时,一场酝酿已久的舆论风暴,如盛夏突降的暴雨,骤然席卷了整个网络。
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织梦工作室的员工们刚到岗,就有人惊呼着点开了手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星娱周刊》电子版,竟用整版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标题刺眼的深度报道,黑体加粗的大字像淬了毒的针:《“浮灯”真身疑云:天才编剧,还是精心策划的谎言?》。
报道不再是之前那种捕风捉影的含沙射影,而是直接甩出了一整套看似“确凿”的证据链:一张林曦大学毕业时的合影被放大,照片里扎着马尾、笑眼弯弯的女孩,与她三年前未匿名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生活照轮廓完全吻合;一张泛旧的工作证照片更是清晰——红色的“星火纪元剧组”字样下,贴着林曦的一寸照,职位栏赫然写着“编剧助理(顾琛团队)”;更致命的是,文中引用了三位“匿名业内人士”的证词,有人自称“曾与林曦共事过”,说她“经常借整理资料为由,翻看顾琛的剧本大纲”,还有人“透露”顾琛与林曦分手时,“曾发生过激烈争执,林曦扬言要‘让他后悔’”。
整篇报道字里行间都在极力将林曦塑造成一个心机深沉的女人:利用担任顾琛助理的职务之便,窃取其团队的创意和故事框架;分手后因爱生恨,编写《浮灯》中“渣男编剧”的角色影射报复顾琛;借“匿名”营造神秘感,靠《她途》爆火后,又故意放出“被封杀”的消息炒作博取同情;而如今拒绝《金牌编剧》的邀请,则被解读为“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的心虚”。
报道发出还不到一个小时,网络上就像被按下了引爆键。数十个常年活跃的娱乐营销号几乎同时转发了这篇报道,文案统一口径,都在强调“实锤”、“反转”、“细思极恐”。紧接着,#浮灯编剧林曦#、#林曦 吸血鬼前女友#、#浮灯 抄袭星火纪元# 等话题被迅速刷上微博热搜前排,热度以每分钟几万的速度飙升,后面紧跟着刺眼的“爆”字。
织梦工作室的官微评论区瞬间沦陷,被精心引导的负面言论淹没:“果然是她!就说一个凭空冒出来的编剧怎么可能这么厉害,原来是偷的!”“林曦真够恶心的,用着前男友的资源上位,转头就写剧骂人家,白眼狼!”“抵制抄袭狗!《浮灯》和《她途》都该下架,别再误导观众了!”更有激进的网友,顺着报道里的蛛丝马迹,扒出了林曦早已停用的社交账号,将她几年前分享的日常照片、随笔文字截图扩散,断章取义地解读成“心机深沉”的证据。
这场舆论突袭,比楚瑶之前任何一次打压都要狠辣。林曦小心翼翼守护了两年的匿名身份,像被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划破,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轰然倒塌。织梦工作室的玻璃门外,不知何时聚集了几家媒体的记者,举着相机和话筒,等着捕捉任何一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消失了,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叹气声和鼠标点击的焦虑声响,空气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