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里的警示
会面选在离织梦不远的老咖啡馆,木质门窗上还留着经年的划痕,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沈哲比约定时间早到十分钟,面前放着一杯没动过的黑咖啡,杯壁凝着的水珠晕开了桌布上的浅痕。他穿着件深灰色羊毛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上那块老旧的机械表——还是林曦刚创业时送他的,此刻指针正不紧不慢地走着,像在倒数某个重要的时刻。
林曦推门进来时,沈哲刚好把一个深棕色文件袋推到桌中央。袋子是皮质的,边角磨得有些发亮,上面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根银色的金属扣锁着。“这不是普通的合作评估,”他抬眼看向林曦,镜片后的目光比平时更沉,手指轻轻敲了敲文件袋,“是给织梦的‘安全阀’。”
林曦解开金属扣,抽出里面的文件时,指尖先触到了几张厚厚的照片——照片上是“创世”公司的实验室外景,门口停着几辆印着“洛克希德·马丁”标识的黑色轿车,背景里还有穿着军装的人在交谈。她往下翻,调查报告的第一页就印着醒目的红色标注:“创世核心团队30%来自军工背景,神经接口技术原型源自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战场士兵情绪监测项目’”。
“他们所谓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最初是为了模拟战场环境,训练士兵的应激反应。”沈哲的声音压得很低,手指点在报告里的一段描述上,“去年有位前员工爆料,他们的技术会偷偷采集用户的神经数据,包括情绪波动、生理反应,部分数据被用于军工场景的算法优化——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隐私政策里,关于‘数据用途’的条款写得模糊不清。”
林曦的指尖渐渐发凉,翻页的动作慢了下来。报告里还夹着一份加密邮件截图,是埃利斯和某军工企业高管的对话,内容提到“若能获取织梦的情感AI算法,可提升战场模拟的‘情感真实性’”。她忽然想起酒会上埃利斯说的“让你成为故事里的角色”,此刻再回味,那诱惑的话语里竟藏着令人脊背发凉的目的——对方想要的,从来不是“终极叙事体验”,而是织梦“情感映射”技术背后,能精准捕捉人类情绪的核心算法。
“秦涯对技术的热情我懂,但有些技术的‘根’是脏的,碰了就甩不掉。”沈哲端起黑咖啡抿了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我花了三个月,托了三个老关系才拿到这些资料——创世之前和欧洲一家游戏公司谈过合作,对方后来发现数据被挪用,想解约却被反告‘商业泄密’,最后公司差点破产。”
林曦往后靠在椅背上,感觉背后的冷汗已经浸湿了衬衫。她想起之前和埃利斯保持接触时的犹豫,想起沈哲一直强调的“查清背景”,此刻才明白这份警告的分量。窗外的阳光依旧温和,咖啡馆里传来轻柔的爵士乐,但她心里却像被泼了盆冷水——原来国际竞争的深水区里,不仅有技术的比拼、市场的争夺,还有藏在合作外衣下的“陷阱”,而商业情报和战略判断,竟是和技术研发同样重要的“护城河”。
她把文件重新塞回文件袋,扣上金属扣时,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幸好有你,”她抬头看向沈哲,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再晚一步,我们可能就踩进坑里了。”沈哲抬手看了看那块旧表,指针刚好指向下午三点,他轻轻笑了笑:“我只是不想看到我们一起拼出来的织梦,栽在‘急功近利’上。”
咖啡馆外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林曦握着那个沉甸甸的文件袋,忽然清晰地意识到:织梦要走的“科技向善”之路,不仅要守住技术伦理的底线,还要在复杂的国际博弈里,看清每一个合作背后的真相——有些“机会”,从一开始就是裹着糖衣的毒药,而能识破它的,除了对技术的敬畏,还有对风险的清醒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