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复盘会选在城郊的山间民宿,青瓦白墙藏在松树林里,远离市区的喧嚣。会议室里没有多余的装饰,整面墙的白板从左到右写满了关键词,桌上堆着去年的项目复盘报告、行业趋势分析图,连角落的咖啡机都在不停运转,空气中飘着浓郁的咖啡香和纸张的油墨味。核心管理层围坐在长条木桌旁,每个人面前都放着笔记本和荧光笔,林曦特意让助理收了大家的工作手机——“这三天,我们只聊战略,不想日常。”
会议第一天就火药味十足。苏瑾率先翻开《跨部门协作问题清单》,指尖在“海外发行审批延迟”那页顿住,语气坦诚得不留余地:“去年‘方舟’东南亚版本上线,因为法务和市场部的审批流程没对齐,硬是晚了两周,被竞品抢了先机。现在引入了职业经理人,但流程还是有些‘重’,该简化的地方没简化,反而让一线团队绑了手。”她刚说完,负责运营的总监就接话:“不光是流程,绩效考核也有问题——创作组拿‘用户情感共鸣度’考核,技术部拿‘bug修复率’考核,有时候为了各自的KpI,会忽略项目整体目标。”
争论最激烈的是“灵境带来的启示”。陆岩把灵境的AR产品demo投在屏幕上,指着里面“虚拟店员点单”的场景,眉头皱着:“我还是担心,太轻量化的互动会让用户失去对深度叙事的耐心。但上周我看女儿和同学玩,她们会为了解锁AR小鹿的‘成长故事’,特意去查相关的自然知识——这说明轻量也能做有温度的内容,是我之前太固执了。”秦涯立刻接话,在白板上画了“AR引流-VR深耕”的漏斗模型:“我们可以做‘轻量化AR文化触点’,比如用户在博物馆用AR看到《千里江山图》的局部,想了解完整故事,就能跳转我们的VR‘画中世界’,这样既拓展了边界,又不丢核心。”
第二天的讨论聚焦在“国际合作与风险”。沈哲把关于创世的背景报告摊在桌中央,指着“军工背景”的标注,语气比平时更沉:“之前和创世的接触,让我们明白国际化不是‘走出去’就行,还要‘防风险’。未来再谈国际合作,必须先过‘三重审’——背景审查、数据安全审查、伦理风险审查,不能为了技术突破冒不必要的险。”林曦点头,补充道:“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欧洲有很多文化Ip机构想和我们合作,比如意大利的乌菲兹美术馆,想做‘文艺复兴VR叙事’,这种不涉及核心技术、只做文化融合的合作,完全可以推进。”
第三天下午,会议终于从“争论”走向“共识”。林曦站在白板前,用红色马克笔把大家的讨论归为五大板块,每一笔都写得坚定:
1. 巩固核心:继续投入“下一代情感AI”和重度互动叙事,保持《镜界迷城》系列的迭代优势,这是织梦的“基本盘”;
2. 拓展边界:成立“轻量化交互小组”,由秦涯和苏瑾牵头,结合AR技术做文化类轻量产品,比如“非遗AR导览”“古诗词AR互动”,先在国内试点;
3. 深耕东方Ip:陆岩的“东方故事宇宙”项目要加速,年内推出《山海经》VR短篇系列,同时联动国内博物馆,做“数字文物互动叙事”;
4. 审慎国际化:优先和非技术类的海外文化机构合作,核心技术和数据坚决留在国内,不碰有风险的国际资本;
5. 持续组织进化:让coo陈默优化审批流程,砍掉30%非必要环节,同时让chRo方棠调整绩效考核,加入“跨部门协作分”,鼓励团队协同。
当最后一个字落在白板上时,窗外的夕阳刚好穿过松树林,洒在“织梦战略锚点”这几个大字上。苏瑾合上笔记本,封面上已经记满了批注;陆岩拿出手机(三天来第一次开机),给创作组发了条“《山海经》项目启动”的消息;秦涯则盯着白板上的“AR-VR融合”模型,指尖在笔记本上快速画着技术草图。林曦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忽然很踏实——这三天的争论、反思、碰撞,没有白费,织梦终于在新的市场格局里,找到了清晰的方向。就像山间的松树,既要扎稳深根(核心能力),也要伸展出新的枝桠(拓展边界),才能在风里站得更稳,长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