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花坊刚开门,魏明轩就提着一个银色的金属盒子冲了进来,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哲远!清禾!我们的‘清洁时间能源’项目成了!”
陆哲远正在整理刚到的郁金香,闻言手中的剪刀“啪嗒”掉在桌上:“真的?突破了能量转化瓶颈?”“突破了!”魏明轩把金属盒子放在吧台上,打开盖子——里面是一个巴掌大的装置,表面布满细密的纹路,中央镶嵌着一块淡蓝色的晶体,“你看这个‘时间能量转化核心’,我们结合郭子航笔记里的能量波动规律,优化了生物电场锚定技术,现在能稳定将环境中的微弱时间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率高达38%,而且零污染、零排放!”
叶清禾端来一杯水递给他:“慢点说,喝口水喘口气。”魏明轩接过水杯一饮而尽,继续说:“之前我们卡在能量收集效率上,后来发现郭子航笔记里提到‘自然环境中时间能量与地磁场存在共振’,我们就尝试用超导材料制作接收线圈,没想到真的成功了!现在这个装置,只要放在露天环境下,就能24小时不间断发电,功率足够供应一个普通家庭使用。”
陆哲远拿起装置仔细观察,指尖触到淡蓝色晶体时,能感受到微弱的震动:“这简直是革命性的突破!之前我们总担心时间科技的危险性,现在终于找到了它的正向应用。”“是啊!”魏明轩激动地说,“我已经联系了公益组织,打算先把这种能源应用在偏远山区——那里很多村庄还在用煤油灯,孩子们晚上根本没法好好学习。”
一周后,魏明轩带着研发团队和十台“清洁时间能源装置”,奔赴西南偏远的云溪村。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了六个小时,才抵达这个被群山环绕的村庄。村口的老槐树下,村民们早早等候在那里,脸上满是期待与好奇。
“魏教授,这东西真能不用烧油、不用晒太阳就发电?”村长老李握着魏明轩的手,语气里满是怀疑。魏明轩笑着点头,指挥团队将装置安装在村委会的屋顶:“李村长,您看着,我们现在就启动它。”他按下装置侧面的按钮,淡蓝色晶体瞬间亮起柔和的光芒,村委会里的灯泡“啪”地亮了起来,比煤油灯亮上十倍不止。
村民们发出阵阵惊叹,孩子们围着装置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以后晚上就能看书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兴奋地说,她手里还攥着一本卷了边的课本。魏明轩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不仅能看书,还能看电视、用洗衣机呢。”
接下来的几天,魏明轩和团队挨家挨户安装装置,教村民们使用方法。当最后一台装置在村小学启动时,教室里的日光灯照亮了孩子们求知的眼睛,黑板旁的投影仪播放出了第一节远程教学课——孩子们从来没见过这么清晰的画面,看得目不转睛。
离开云溪村那天,村民们自发地站在村口送别。李村长捧着一篮自家种的核桃,塞到魏明轩手里:“魏教授,谢谢你们!你们给我们村带来的不仅是电,更是希望啊!”魏明轩看着村里亮起的点点灯光,心中满是感动:“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我们还会来升级装置,让大家用上更稳定的能源。”
消息传回城市,苏曼琪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老魏,你太厉害了!曼琪科技想跟你们合作,批量生产这种装置,推广到更多山区!”楚瑶也在微信里发来祝贺:“这才是科技该有的样子,用技术点亮生活。”
周末,大家在花坊为魏明轩举办庆功宴。周凯带来了拿手的烤串,叶清禾烤了蛋糕,念安戴着引导仪,给魏明轩画了一幅“会发光的机器”的画。“魏叔叔,这个机器能让山里的小朋友晚上看书,太厉害啦!”念安举着画说。
魏明轩接过画,眼眶有些湿润:“其实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郭子航的笔记给了我灵感,是大家一直支持我。”他看向陆哲远,“老陆,等郭子航的‘监狱外研究许可’批下来,我想让他加入项目团队,一起完善这项技术。”陆哲远点点头:“我相信他会很乐意的,这也是他一直想做的事。”
夜色渐深,花坊里的笑声依旧。魏明轩看着窗外的星空,心中充满了憧憬——他仿佛看到无数“清洁时间能源装置”在山区亮起,看到孩子们在灯光下认真学习的模样,看到时间科技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力量。他知道,这条科技向善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怀初心,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温暖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