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只有希望堡观察员李瑾所在的那间小工具房里,还透出应急灯稳定而冷白的光晕。
李瑾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将鼻梁上的无框眼镜取下,轻轻按捏着眉心。连续几天高强度的数据修复和分析工作,即使以她受过专业训练的精力,也感到了明显的疲惫。
在她面前的简易工作台上,那个从战场废墟中找回来的、焦黑破损的数据存储设备已经被拆解开,内部精密的元件暴露在外,连接着几台她自带的、同样小巧却功能强大的便携式仪器。屏幕上,绿色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飞速滚动,偶尔会卡顿一下,跳出一两个残缺不全的字符或模糊的图片碎片。
进展缓慢,但并非毫无收获。
这个设备似乎是某个实验室士兵或者低级技术员随身携带的记录仪,在剧烈的爆炸中严重受损,大部分数据都已物理性损毁,无法恢复。然而,凭借着她过硬的技术和耐心,还是从一些存储单元的边角角落里,抢救性地提取出了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日志片段和低清晰度的影像残帧。
日志内容大多是些枯燥的例行记录和坐标数据,价值有限。但那些模糊的影像残帧,却让李瑾反复观看了许久。
其中一段,隐约记录了一个身影在实验室军队中快速穿梭、如同鬼魅般击倒士兵的画面,虽然模糊不清,但那非人的速度和效率,与报告中描述的林默的战斗方式高度吻合。
另一段,则捕捉到了那台声波干扰装置启动后,淡蓝色光环笼罩下,那个身影动作明显变得迟滞、甚至出现痛苦挣扎的瞬间。
还有一段……是最后那段时间,画面剧烈晃动,充斥着爆炸的火光和惨叫,一个更加模糊、但气息明显变得暴戾凶残的身影,在进行着……近乎虐杀般的清理。
李瑾关掉了影像,屏幕重新被绿色的数据流占据。她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理性。她打开另一个文档,开始撰写提交给希望堡科学院的例行观察报告。
【希望堡科学院 - 异常现象研究科 - 野外观察日志 - 编号:Lp-obS-007】
观察员:李瑾 (二级研究员)
观察对象:原‘工厂’幸存者基地 (暂定名:晨曦),重点关注目标:林默 (疑似高威胁异常个体)
报告周期:入驻后第1-7日
一、 基地基本情况观察:
该基地在经历代号‘灯塔’的实验室武装力量攻击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自我修复能力。幸存者约190-200人,组织结构相对松散,但核心管理层(以苏冉为首)具备一定威信与执行力。资源匮乏,防御工事初步修复,生存为主要驱动力。整体氛围偏向保守与排外,对希望堡存在戒备心理。
二、 重点关注目标‘林默’行为分析:
1. 生理状态:恢复能力远超常规人类模型。观测到其表层创伤愈合速度异常,体力恢复周期显着短于标准值。建议提升其生物样本获取优先级,用于深度分析。
2. 行为模式:战后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回避与自我封闭倾向。日常活动范围局限,与非核心成员互动极少。但与关键人物苏冉保持稳定接触,显示出较强的依赖性\/联结性。
3. 力量表现评估:综合战场遗留数据(附:部分修复影像分析摘要,权限加密)及间接观察,确认目标具备:
超高机动性与反应速度 (疑似涉及空间感知与肌肉控制优化)。
强大的物理破坏力与精准控制力 (武器为自制冷兵器,效率惊人)。
对特定频率能量攻击(如声波武器)存在显着敏感性及后续不良反应(包括生理痛苦与潜在精神失控)。
存在力量爆发\/失控模式(参考影像残帧c段),该模式下行为逻辑偏向原始破坏欲,威胁等级急剧升高。
4. 认知与情感反应:观察到苏冉尝试通过非结构化交流(如朗读非技术性文本)对目标进行干预,目标表现出接受与初步的情感反馈(专注度提升,微量互动)。这表明目标并非纯粹破坏性个体,其认知与情感系统具备可塑性及外部引导的可能性。
三、 初步结论与风险评估:
1. 目标‘林默’威胁等级评估:暂定为 S级 (高度不稳定,极高威胁)。其力量上限未知,且存在失控风险,对周边人员及环境构成潜在毁灭性威胁。
2. 可控性分析:极低。常规军事手段难以有效制约。但其与苏冉之间存在高度特异性情感联结,苏冉是目前观测到的、唯一能对其产生稳定化影响的‘锚点’。此联结是当前最主要的、也是唯一可行的‘软性’控制\/引导途径。
3. 建议:
短期:维持现有合作观察模式,避免直接冲突。优先保障苏冉与该基地的基本安全需求,巩固其‘锚点’地位与对希望堡的信任度。(建议议会审议对‘晨曦’基地的物资援助等级,可适度提升,以换取更深入的观察权限与合作。)
中期:尝试通过苏冉,间接获取更多关于目标力量来源、实验室背景及自身认知的信息。继续数据修复工作,寻找更多关于‘灯塔实验室’及‘Ω计划’的直接证据。
长期:基于持续观察与数据分析,重新评估目标价值(作为对抗实验室或其他威胁的潜在武器)与风险比。强调:任何试图绕过苏冉直接控制或刺激目标的行动,都具有极高风险,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四、 附加备注:
观察员主观记录:目标‘林默’在非威胁情境下,表现出与其力量不相符的……脆弱性与认知困惑。其存在本身,是生物学、能量学与伦理学的巨大挑战。建议后续研究保持高度审慎与人道主义底线考量。
李瑾敲下最后一个字,将报告加密,通过随身携带的微型卫星通讯设备,发送回了希望堡科学院。做完这一切,她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窗外,天色即将破晓。
她看着屏幕上那份冰冷的、充满了数据和分析的报告,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昨夜偶然看到的一幕——在昏暗的灯光下,苏冉轻声读着书,而那个被评估为“S级威胁”的少年,安静地坐在一旁,侧脸在光影中显得异常柔和。
理性告诉她,这份报告是基于事实的、最符合希望的堡利益的判断。
但某种超越纯粹理性的直觉,却又让她在报告的末尾,加上了那条关于“审慎与人道主义”的备注。
这个名为“晨曦”的基地,这个强大的少年与那个坚韧的女子,究竟会走向何方?李瑾发现,自己除了作为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似乎也隐隐生出了一些……属于研究者之外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