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计划”在绝对的保密和高效的执行下,如同暗夜中悄然启航的舰队,驶向预定的坐标。顾知行团队筛选出的首批五家“灯塔用户”,并非盲目选择。他们是在各自领域拥有极高声望、对技术创新有深刻理解且与苏氏关联度较低的先驱者。其中包括北欧一家以员工福祉和创新文化着称的家族企业总部,新加坡一家顶尖设计事务所,以及两家北美硅谷的明星科技公司研发中心。
与他们的接触充满了策略性。林微光亲自参与了最关键的两场线上会谈,她没有过多渲染技术参数,而是聚焦于“场协同”如何具体解决他们面临的痛点——如何让创意人员在开放式办公环境中保持深度专注,如何降低跨时区协作带来的认知负荷,如何量化评估环境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她展示的“北极光”长期数据和“星链”项目的背书,成为了最有说服力的名片。
合作推进得出乎意料的顺利。这些机构的高层本身就渴望寻找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秘密武器”,而“普罗米修斯”愿意免费提供并共同探索的姿态,更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和信任。协议迅速签署,由伊莎贝尔亲自带队的精锐技术小组,分赴各地,开始秘密安装和调试“破壁者”系统。
与此同时,在地下实验室,被调离核心岗位、负责文档整理工作的周锐,显得焦躁不安。他失去了接触核心代码的权限,也无法再获取“灯塔计划”的真实进展,这让他与苏氏的单线联系变得价值大减。苏氏那边传来的指令,从最初的“等待接触”变成了带有催促意味的“尽快提供效能验证数据”。
周锐几次试图旁敲侧击地向仍在核心组的同事打探消息,都被对方以“保密要求”为由礼貌地挡回。他感觉自己正在被边缘化,如同一个失去利用价值的棋子。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他的恐慌。
而苏氏那边,对三家“假灯塔”的试探也进展不顺。那家欧洲财团办事处安保等级极高,苏氏的商务团队连主要负责人的面都没见到,只得到了前台程式化的回复。另外两家目标(陆氏研发中心和安保公司)更是铁板一块,没有任何可乘之机。他们投入了资源,却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这引起了苏氏情报部门的警觉。
“对方提供的坐标,可能有问题。”周景明监控到苏氏内部通讯中出现了这样的怀疑,“接触难度异常,与‘普罗米修斯’一贯的行事风格不符。”
鱼儿开始意识到饵料可能有问题,变得谨慎起来。
林微光接到周景明的汇报后,知道时机稍纵即逝。必须在苏氏完全识破陷阱、并可能对真实的“灯塔”采取行动之前,让“灯塔”发出无法忽视的光芒,同时处理好内部的隐患。
她下达了两条指令。
第一,给顾知行:“通知所有已安装‘破壁者’系统的‘灯塔用户’,在获得他们同意的前提下,于同一时间节点,启动为期四十八小时的集中数据采集和效果体验。我们需要一次集中的、有力的市场发声。”
第二,给周景明和伊莎贝尔:“准备对周锐进行‘压力测试’。制造一个机会,让他‘意外’接触到一份关于‘破壁者’系统存在‘潜在安全隐患’,需要紧急召回部分批次产品的‘内部紧急通报’。”
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但能最快地测试出周锐的最终立场和苏氏的紧急反应模式。
一天后,机会来了。伊莎贝尔安排了一次临时的全实验室消防安全演练。在人员疏散的混乱中,一份标记着“紧急 - 限核心管理层传阅”的虚拟文件,“不小心”地出现在周锐临时使用的、权限未及时注销的备用电脑桌面上。
演练结束后,周锐回到座位,几乎是立刻就发现了那份文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指颤抖着点开了文件。里面详细“描述”了“破壁者”某个批次的补偿场发生器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产生“低频共振”,对特定体质人员造成“短暂不适”,并附上了“紧急召回”流程和内部调查指令。
巨大的恐惧和……一丝扭曲的兴奋,同时出现在周锐脸上。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向苏氏证明自己价值、或许还能换取更大回报的绝佳机会!他没有丝毫犹豫,利用早已准备好的隐藏通道,将这份“紧急通报”的核心内容迅速发送了出去。
他并不知道,他发送信息的每一个字节,都被周景明的系统完整记录,并且嵌入了一种无法察觉的追踪标记。
消息发出后不到两小时,周景明就监控到苏氏的相关部门出现了明显的骚动。他们显然相信了这个“重磅消息”,并且开始紧急讨论如何利用这个“绝佳机会”——是立刻向媒体曝光,重创“普罗米修斯”声誉?还是以此作为筹码,要挟“普罗米修斯”在标准评议或其他领域让步?
也就在同一时间,顾知行那边传来了捷报。
五家“灯塔用户”的初步体验数据和匿名反馈,如同五道强光,刺破了笼罩在“普罗米修斯”上空的阴霾!
北欧那家家族企业的cEo亲自发来视频,兴奋地表示:“员工满意度调查中关于‘工作环境专注度’的评分,在一周内提升了百分之三十!这是我见过最神奇的变化!”
新加坡设计事务所反馈,几个长期困扰他们的创意瓶颈项目,在启用新环境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硅谷的研发中心则提供了详实的脑波监测对比数据,显示工程师们在“破壁者”环境下的深度工作时段显着延长。
这些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行业顶尖机构的正面反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真实的声浪。顾知行团队迅速将这些脱敏后的数据和用户评价,整理成一份充满冲击力的《“灯塔计划”初期成果报告》,通过精心选择的渠道,定向投放给了ESA标准委员会成员、关键市场的潜在合作伙伴以及密切关注行业动向的顶级投资机构。
报告没有提及任何与苏氏的竞争,只是平静而有力地展示着技术带来的价值。但这种展示,比任何攻击性的言论都更具威力。
真正的灯塔,已经开始发光。
而也就在这份报告开始流传的同时,周景明捕捉到了苏氏内部通讯中一丝懊恼和混乱的迹象。他们似乎刚刚意识到,那份关于“安全隐患”的紧急通报,很可能是一个引诱他们错误决策的毒饵!而他们之前针对假灯塔的徒劳无功,也佐证了这一点。
他们上当了!而且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反击时机!
林微光在办公室里,同时接收着来自顾知行的喜报和周景明关于苏氏混乱的汇报。她没有欢呼,只是缓缓地坐倒在椅子上,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局,她赌赢了。
用真实的“灯塔”光芒,照亮了前路。
用虚假的“毒饵”,让对手陷入了暂时的混乱和误判。
她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安保部门,声音平静无波:
“可以请周锐工程师,来我的办公室一趟了。”
是时候,清理门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