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发动的“数据隐私”舆论战,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瘟疫,在信息高速路上迅速蔓延。标题惊悚的文章、看似专业的“分析报告”、以及被煽动的公众疑虑,交织成一张试图将“场协同”技术拖入污名化深渊的大网。
林微光没有浪费时间在无谓的情绪上。她立刻召集了核心团队,同时接入了周景明传来的、由陆时砚授意制定的反击要点。
“他们的攻击核心在于‘无孔不入的监控’和‘数据滥用风险’。”林微光站在电子白板前,目光扫过与会众人,“我们的反击,不能停留在‘我们不会这么做’的苍白辩解上。我们要重新定义规则,建立信任。”
她依据陆时砚提供的框架,结合顾知行团队的市场洞察,迅速勾勒出反击策略:
“第一,技术透明。我们将主动公开‘场协同’技术数据采集的边界和匿名化处理流程的白皮书。明确告知,我们采集的是环境宏观数据(如空间温度、湿度、噪音频谱、匿名聚合的注意力波动趋势),绝不涉及任何可识别个人身份的生物特征信息(如面部、指纹、具体脑波图谱)。我们要用最硬的、经得起技术审查的事实,粉碎‘监控’的指控。”
“第二,制度保障。我们提议,联合首批五家‘灯塔用户’以及后续加入的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一个‘场协同技术数据信托联盟’。”林微光抛出了一个创新的概念,“所有采集的匿名环境数据,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于用户机构本身。‘普罗米修斯’仅作为技术服务和数据分析的支持方,在用户明确授权和监督下开展工作。信托联盟将设立独立的管理委员会,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年度审计,确保数据使用的合规与伦理。”
这个“数据信托联盟”的构想,瞬间将“普罗米修斯”从潜在的“数据掠夺者”定位,扭转成了“数据治理合作者”和“规则共同制定者”。它巧妙地将用户拉入了自己的阵营,共同承担抵御外界质疑的责任。
“第三,价值重申。所有公关材料,必须紧紧围绕‘场协同’技术为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提升福祉、激发创新、优化能耗——来展开。用‘灯塔用户’实实在在的效益数据,对冲掉那些空洞的恐惧。”
策略既定,团队如同精密的仪器再次高速运转。
伊莎贝尔带领技术团队,连夜赶制出那份堪称典范的技术透明白皮书,里面甚至包含了部分可公开审查的代码逻辑和数据处理流程图。
顾知行则马不停蹄地与五家“灯塔用户”沟通,出乎意料地,这些机构对“数据信托联盟”的理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支持,他们早已厌倦了科技巨头对数据的垄断,林微光的提议正好契合了他们的需求。
david的公关团队则根据新的策略,准备了一系列深度稿件、专家访谈和用户证言,准备通过精心选择的渠道进行投放。
反击在四十八小时内全面展开。
当联盟的负面舆论还在发酵时,“普罗米修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发起了一场以“透明、信任、价值”为核心的宣传浪潮。那份技术白皮书被大量下载和讨论,其严谨和透明赢得了许多中立技术人士的认可。“数据信托联盟”的倡议,更是在企业界和科技伦理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将其视为对抗数据滥用的一种有益探索。
舆论的风向,开始出现微妙而坚定的扭转。联盟扣上的“监控”帽子,在“普罗米修斯”主动构建的透明堡垒和制度创新面前,显得有些苍白和无力。
就在舆论战的天平逐渐回摆时,陆时砚预告的“新任务”如期而至。
加密通讯器收到了一份绝密等级更高的文件,标题只有两个字:「基石」。
林微光点开文件,内容让她呼吸为之一窒。
「基石」,并非一个具体的产品或项目,而是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旨在打造一个覆盖全球主要城市的、分布式、高可靠、超低能耗的下一代城市级智能算力网络底座。它不同于现有的云计算中心,它更贴近用户,深度嵌入城市肌理,利用边缘计算和类似“场协同”的环境能量优化技术,为未来海量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乃至更前沿的数字应用提供支撑。
这个网络,将如同数字时代的“电网”或“交通网”,成为未来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而文件的核心任务指出:陆氏集团已联合多家隐秘的战略伙伴,启动了“基石”计划。“普罗米修斯”的“场协同”技术,因其在环境能量感知与优化方面的独特潜力,被选定为构建“基石”网络底层“环境交互层”的关键候选技术之一。
任务要求:在三个月内,完成“场协同”技术与“基石”网络预设架构的深度适配性验证,并提交一份详尽的《场协同技术作为“基石”环境交互层可行性报告》。这份报告,将直接决定“普罗米修斯”能否切入这个足以影响未来数十年科技格局的超级项目。
机遇之大,前所未有!这意味着“场协同”技术可能从优化建筑环境的“应用层”技术,跃升为支撑未来数字世界的“基础层”技术之一!
但挑战也同样巨大。“基石”网络对可靠性、能耗、兼容性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军工级别。这远非目前“萤火”或“启明星”所能轻易满足。而且,参与竞争的,绝不止“普罗米修斯”一家。
林微光感到一阵心悸般的兴奋与沉重。她终于明白陆时砚为何说“标准推迟未必是坏事”。与“基石”相比,ESA的标准之争,几乎成了小儿科。这是一个真正的、通往未来的跳板,但也可能是一个耗尽一切却无功而返的无底洞。
她立刻将“基石”计划的非核心部分,同步给了伊莎贝尔和顾知行,要求他们开始进行前期技术储备和资源评估。
同时,她向陆时砚回复:
「‘基石’任务已明确。将全力推进适配验证。请求开放‘基石’测试网络接口及部分技术规范。」
回复很快到来:
「权限已授予。负责人沈啸,会与你联系。」
沈啸?又一个陌生的名字。
林微光知道,随着“基石”任务的展开,她将踏入一个更庞大、更复杂、也更危险的棋局。对手将不再仅仅是商业上的苏氏联盟,还可能包括隐藏在幕后的、争夺未来基础设施主导权的各方势力。
她关闭加密文件,走到办公室那面巨大的玻璃幕墙前。
窗外,城市依旧喧嚣。
但她知道,在那片璀璨的灯火之下,一场关乎未来格局的、无声的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
而她和她手中的“微光”,已被推到了这场战争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