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
初春的阳光,温暖而慵懒地洒落在重新恢复生机的中原大地上。冰雪消融,草木抽新,被战火蹂躏的田野间,已有农夫在辛勤耕作,虽然步履依旧沉重,眼中却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紫禁城,这座象征着至高权柄的宫殿,在经历了一场由内而外的清洗与动荡后,终于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只是那朱红的宫墙之上,依稀可见兵火留下的焦黑痕迹,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惨烈决战。
皇城太和殿前,广阔的广场上,今日却并非举行大朝会,而是聚集了来自各方势力、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身经百战、伤痕累累的山河盟将士,有风尘仆仆的各地义军代表,有神情复杂的原明朝降臣,甚至还有几位代表着关外部落、目光审慎的使者。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殿前高阶之上,那并肩而立的几人身上。
沈墨,依旧是一身简单的玄色劲装,未着龙袍,未戴帝冠。他身姿挺拔,面容比以往更加沉静,眉宇间虽带着一丝难以完全抹去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如同雨后天晴的苍穹,清澈、深邃,蕴含着安定人心的力量。历经父辈的恩怨情仇、家国的倾覆与重生,他身上的气质已沉淀得如同深海,不再仅仅是一名绝顶剑客,更是一位承载了无数人期望的领袖。
在他的身旁,林清音身着月白色宫装长裙,外罩一件象征医者仁心的淡青色纱衣,青丝挽成简约的发髻,仅簪着一支素雅的玉簪。她容颜清丽如昔,气质却愈发温润雍容,仿佛汇集了江南的烟雨与北地的风霜,既有潜龙阁主的睿智果决,又有悬壶济世的慈悲胸怀。她静静地站在那里,便如同一株空谷幽兰,无需言语,已是无数人心中的定海神针。
陆惊澜、诸葛青云、萧月如、无尘大师、玄素真人等核心人物,分列两侧。陆惊澜依旧冷峻,但看向沈墨与林清音的目光中,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敬重与释然。诸葛青云难得地穿上了正经的衣袍,虽然还是忍不住东张西望,对这座皇宫充满好奇。萧月如红衣似火,嘴角带着慵懒的笑意,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带着一丝审视与傲然。
沈墨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众人,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诚恳:
“诸位!暴清已驱,幽冥已覆,此乃天下万民同心,无数英烈浴血奋战之功!沈墨,不敢居功。”
他微微停顿,继续道:“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前明积弊已深,方有倾覆之祸;清廷暴虐,更非万民之福。今日之天下,需要的不是另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不是一个重蹈覆辙的王朝。”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开天辟地般的决意:“吾等以血肉守护的,是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河,是这山河之上,每一个渴望安宁、追求幸福的黎民百姓!故此,我与诸位同道商议决定,即日起,废除帝制,成立‘山河共治议会’!”
台下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但更多的,是恍然与期待。
“议会由各州府推举贤能、各行业代表、以及为光复山河立下功勋之士共同组成,共商国是,立法度,定规章,旨在建立一个‘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新秩序!议会之首,称‘议长’,由议会公推,任期五年,不得世袭,总揽军政要务,对议会负责!”
沈墨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身旁的林清音身上,眼神温柔而坚定:“而首任议长,我推举——林清音!”
此言一出,台下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更加热烈的议论声。然而,这议论声中,却并无多少反对之意。林清音在抗清过程中的卓越贡献,她的仁心仁术,她的运筹帷幄,尤其是她在龙岩关保卫战和最终决战中展现出的领袖风范与牺牲精神,早已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与信服。
林清音微微上前一步,面对台下无数道目光,她并未怯场,只是平静地开口,声音清越如泉:“清音才疏学浅,唯有一颗愿为这山河、为天下百姓竭尽全力的心。若蒙诸位信任,清音必鞠躬尽瘁,与诸位贤达同心协力,抚平战火创伤,重建家园,让我华夏重现盛世荣光!”
她的承诺,简单而有力,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台下,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拥护林议长!”紧接着,附和之声如同潮水般涌起,最终汇聚成整齐划一的呼喊:
“拥护林议长!山河共治!万世太平!”
声浪震天,回荡在紫禁城的上空,仿佛在宣告一个旧时代的彻底终结,与一个崭新时代的磅礴开启。
数月后,江南,一处临水而建、清幽雅致的庄园。
时值暮春,园中几株老梅树早已花谢,长出嫩绿的新叶。池塘里荷花初绽,暗香浮动。沈墨换下了一身劲装,穿着寻常的青色布衣,正挽着袖子,在开辟出的药圃里,小心翼翼地为一株新移栽的草药培土。动作虽有些生疏,却极其认真。
林清音(或许我们该称呼她林议长更为合适?)坐在不远处的凉亭下,面前石桌上摊开着几份来自神都(原北京城,已更名)议政厅的文书。她并未穿着宫装,而是一身简单的藕荷色常服,发髻松松挽就,几缕青丝垂落颊边,更添几分温婉。她时而提笔批阅,时而凝神思索,阳光透过亭角的紫藤花架,在她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处理完手头最紧急的几份文书,她抬起头,望向药圃中那个专注的身影,唇角不自觉地带起一抹温柔的笑意。她放下笔,端起旁边温着的药茶,缓步走了过去。
“歇歇吧,这些活儿,让药王谷派来的弟子做便是了。”她将茶盏递到沈墨面前,声音轻柔。
沈墨抬起头,接过茶盏,目光落在她略显疲惫的眉眼间,伸手轻轻拂开她颊边的发丝,眼中满是心疼:“国事繁忙,你才更该注意休息。这些草药,是为你调理身子种的,我亲自来,放心些。”
他牵着她的手,走到一旁的石凳上坐下。微风拂过,带来荷塘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
“神都那边,一切都还顺利吗?”沈墨问道,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询问一件寻常家事。
“嗯。”林清音靠在他肩头,感受着那份令人安心的温暖,“惊澜坐镇军部,整编军队,清除匪患,手段虽厉,但成效显着。青云拉着工部和天机阁,正在全力修复各地驿道、水利,他那些奇思妙想,这次总算用对了地方。月如……她不愿受拘束,带着明月教部分人手,去了西域,说是要重开商路,顺便看看有没有幽冥殿的余孽流窜。无尘大师和玄素真人,则在着手整合各派武学,去芜存菁,准备建立武库,惠及后人……”
她轻声细语地讲述着,语气中带着欣慰,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思念。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如今都在新的时代里,找到了各自的位置,继续发光发热。
“只是,这‘议长’之位,终究是束缚了你。”沈墨低叹一声,将她揽得更紧些,“说好的归隐,赏梅,捣药……”
林清音抬起头,看着他眼中真实的愧疚,忍不住笑了,伸出指尖,轻轻点在他的眉心:“傻瓜。这里,难道不是我们的归隐之处吗?至于赏梅,来年冬日便可;捣药,你如今不正在学?”
她顿了顿,望向远方如画的山水,眼神悠远而满足:“况且,能让这片山河重现生机,让万家灯火得以安宁,这本身,不就是我们共同立下的、最宏大的誓言吗?与你一起,守护这如画江山,便是最好的归隐。”
沈墨怔了怔,随即释然,将她紧紧拥入怀中。是啊,归隐并非一定要避居山野,不问世事。心之所安,身之所处,便是桃源。
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温暖的橘红色,为相依的两人披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庄园静谧,唯有归巢的鸟鸣和风过树梢的沙沙声。
在他们的身后,书房的桌案上,摆放着两样东西:一样是象征着天下权柄、却已尘封不用的传国玉玺;另一样,是那支沈墨曾留下、林清音一直珍藏的、普通至极的木簪。
玉玺代表着过去的纷争与重担,而木簪,则承载着他们之间最纯粹的情感与对平凡幸福的向往。
如今,山河已定,玉玺归寂。而那份始于微末、历经生死淬炼的情感,将如同这木簪一般,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陪伴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平静而真实的晨昏。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