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生于名门礼仪家,贤良淑德众人夸。

神宗相伴情深厚,哲宗尊崇意可嘉。

力拒章惇扶幼主,心怀社稷挽狂沙。

一生磊落留青史,懿范长垂映物华。

这首诗,说的便是北宋时期那位深明大义、温婉贤淑的向皇后,圣宪皇后。在北宋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她宛如一朵绽放在宫廷的幽兰,虽不张扬,却以独特的芬芳与坚韧,影响着那个时代的走向。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向氏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她的曾祖父向敏中,那可是北宋政坛响当当的人物,曾官至宰相,在太宗、真宗两朝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沉稳干练、公正无私着称。父亲向经,也在官场任职,做到了青州知府。这样的家庭背景,赋予了向氏优渥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她自幼便饱读诗书,学习礼仪,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大家闺秀的气质。

治平三年(1066年),21岁的向氏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嫁给了18岁的颍王赵顼,被封为安国夫人。这门亲事,既是两个家族的联姻,也是向氏踏入宫廷生活的开始。向氏性格温和,心地善良,与赵顼相处得十分融洽。她虽然出身名门,但丝毫没有架子,对待下人宽厚仁慈,在颍王府中赢得了众人的喜爱。

第二年正月,宋英宗驾崩,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向氏也随之成为皇后,开始了她在后宫的漫长岁月。成为皇后的向氏,并没有被权力和地位冲昏头脑。她深知宫廷生活的复杂和危险,因此行事更加谨慎小心。她恪守皇后的职责,管理后宫事务井井有条,将后宫打理得一片和谐。在她的管理下,后宫的嫔妃们相处融洽,很少发生争斗。

宋神宗在位期间,一心想要变法图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他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然而,变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朝廷上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在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向皇后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她从不干涉朝政,也不向宋神宗表达自己对变法的看法。她知道,政治斗争是复杂而残酷的,自己作为皇后,不能轻易卷入其中,以免给皇帝和朝廷带来麻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神宗的身体越来越差,立太子一事成为了朝廷上下关注的焦点。宋神宗有多个儿子,但他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立谁为太子。在这个关键时刻,向皇后展现出了她的智慧和远见。她私下里对宋神宗称赞六子安郡王赵煦贤达,认为他有能力继承皇位。宋神宗听了向皇后的话,心中逐渐有了主意。

1085年,宋神宗驾崩,赵煦顺利即位,是为宋哲宗。向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此时,垂帘听政的宣仁太皇太后高氏十分喜爱向皇后,她令人整修庆寿宫供向太后居住。庆寿宫豪华奢侈,是专门为身份尊贵的皇室成员准备的。然而,向太后却婉拒了。她对高太后说:“安有姑居西而妇处东,渎上下之分。”意思是说,哪有婆母住在西边,而媳妇住在东边的道理呢?这不是乱了上下的名分吗?向太后的这番话,既体现了她的谦逊和知礼,也让高太后对她更加满意和敬重。最终,向太后没有搬到庆寿宫,而是住在了隆佑宫。

向太后不仅在生活中注重礼仪和名分,在对待外戚势力的问题上,也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宋哲宗时期,朝廷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太子和宗室亲王选妃。按照惯例,皇室选妃会从名门望族中挑选。向太后的家族也是名门,但她却下令向氏族人之女回避,不得参与应选。她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外戚势力过大,威胁到朝廷的稳定。她深知历史上外戚干政的危害,因此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的家族中发生。

除了在选妃问题上限制外戚,向太后对于族人想要通过她在朝廷谋官求职的请求,也一概拒绝。即使是圣上有特旨,她也不为所动。她常常教育族人:“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挠公法。”意思是说,我们家族从来没有用过这种方式谋取官职,为什么要因为私情而破坏公法呢?向太后的这种做法,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赞。人们都敬佩她的公正无私和高尚品德。在她的影响下,向氏家族的人都遵纪守法,没有因为她的地位而胡作非为。

1093年,62岁的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这一时期,北宋朝廷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法派”重新得势,章惇任宰相,曾布、蔡卞等人也分居要职;而“保守派”则被贬出朝,吕大防、范纯仁、苏轼等人被贬或流放,就连已去世的司马光等人本应享有的封号也被追夺。两派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局势相当严峻复杂。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宣仁之诬”公案。“变法派”的章惇、蔡卞、邢恕等人,为了打击政敌,竟然诬称高太后曾反对立宋哲宗为帝。这一指控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一旦坐实,高太后的名誉将受到极大的损害,朝廷也将陷入更大的混乱。章惇甚至建议宋哲宗追废高太后,以泄心头之恨。宋哲宗表面上左右为难,但暗地里却借机造势,支持“变法派”。

在这个关键时刻,向太后挺身而出。她深知高太后对朝廷的贡献,也明白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不及时制止,将会引发更大的政治危机。于是,她审时度势,在宋哲宗面前高度评价高太后的功绩。她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宋哲宗详细讲述了高太后在宋神宗去世后,如何稳定朝局,如何扶持他登上皇位的种种事迹。她的言辞恳切,态度坚定,让宋哲宗深受触动。

最终,宋哲宗被向太后说服,他当面烧毁了诬告高太后的奏章,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向太后的这一举措,不仅保住了高太后的名誉,也稳定了朝局,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政治灾难。她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朝廷大臣和百姓的赞誉。人们都称赞她是一位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太后。

1100年,宋哲宗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继位之事成了头等大事。这一次,朝廷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之中。宰相章惇强势主张“兄终弟及”,他想要拥立宋哲宗的同胞弟简王赵似为君。章惇之所以这样做,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他在朝廷中位高权重,想要继续掌控朝政。如果简王赵似即位,他就可以继续操纵朝政,巩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向太后却看破了章惇的阴谋,她坚决予以抵制。向太后深知章惇的为人,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如果让他拥立的人即位,朝廷将会陷入更加黑暗的统治之中。章惇不甘心失败,又提出让申王赵佖即位。他还故意说申王赵佖“眼有毛病,不宜为君”,试图以此来扰乱众人的视线。但向太后再次拒绝了他的提议。

向太后经过深思熟虑,果断决定拥立端王赵佶继位。她之所以选择赵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从政治上考虑,当时章惇已经位高权重,一人独尊。如果再选用章惇看中的人即位,他的势力将会更加庞大,朝廷将完全被他掌控。而老百姓对章惇恨之入骨,当时民间流传着很多讥讽他的民谣,如“大惇(章惇)小惇(安惇),殃及子孙”“二蔡(蔡京、蔡卞)一惇,必定沙门”。这些民谣充分反映了章惇及新党集团对旧党残酷打压的真实情况。向太后从“宣仁之诬”事件中吸取了教训,她非常明白章惇等人的凶残性以及两党之争的危害性,因此必须防范悲剧再度上演。

其次,向太后担心出现外戚干政、危及朝纲的事情发生。如果听从章惇的意见“兄终弟及”,那么朱太后(宋哲宗的生母)将会两度涉朝,后宫势力将会坐大,这对朝廷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最后,赵佶自幼聪明,仁慈孝顺,具有艺术天赋。向太后认为他有能力治理好国家,也相信他能够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然而,向太后的提议遭到了章惇的极力反对。章惇直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他的话并非毫无道理,赵佶确实性格较为活泼,喜欢艺术,与传统的帝王形象有所不同。但向太后却强调:“先帝有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过人,应该入继大统。”她的态度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动摇。最终,在知枢密院事曾布、尚书左丞蔡卞、中书侍郎许将等大臣的支持下,赵佶成功即位,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登基称帝后,对向太后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一即位,便主动与大臣们商量奏请向太后垂帘听政。他命中使宣辅臣面谕,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并在翰林学士蔡京炮制的“遗制”中补充了这一条。向太后一开始并不愿意涉政,她深知垂帘听政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当时的政局十分复杂,宋徽宗刚刚即位,能不能坐稳江山还很难说。在这种情况下,她只好勉强答应,并表示只是临时辅佐,待局势稳定后尽快还政。

垂帘听政期间,向太后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她重新起用了一批遭到新党排斥的旧党人物,如韩忠彦、李清臣、黄履等。这些人得到提升,并重返朝廷。其中,韩忠彦与章惇并列为相。向太后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偏袒某一方,而是希望通过平衡新旧两党的势力,来稳定朝局。她采纳了“广仁恩、开言路、去疑似、借用兵”的建议,大力主张“轻徭役、止战争、倡节俭、爱百姓”。在她的努力下,朝廷的政治气氛得到了改善,社会也逐渐稳定下来。这段时期,被时人称为“小元佑”,意思是说就像元佑年间(宋哲宗初期,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政治较为清明)一样,政治比较稳定,百姓生活也相对安宁。

向太后非常重视人才,她在垂帘听政期间,首先下诏赦免了哲宗朝仅存的两位旧党大佬——范纯仁、苏轼。范纯仁是范仲淹的次子,北宋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他一生讲究宽恕、忠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由于党争大起大落,甚至被举家流放,双目失明,但他始终对事不对人,上忠朝廷、下系百姓。他虽然强烈反对新党变法,但又不全盘否定,即便晚年被流放,依然“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向太后垂帘听政当月,就遣使劳问范纯仁于水州,期望这位肱骨之臣能老骥伏枥,再度出山。

苏轼,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治水名人,曾任礼部尚书。他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1066年,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及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都因反对新法而被迫离京。后来,苏轼因写诗讽刺“变法派”和宋神宗,被押回京师关押在御史台监狱受审,这就是着名的“乌台诗案”。后遇皇帝大赦,苏轼一度被重用,但又遭到章惇打压,再度被贬,而且在65岁时竟被流放到海南儋州。直到向太后垂帘听政,他才被赦免北归。可惜的是,风烛残年的苏轼在北归途中病逝。向太后珍惜人才,除了范纯仁、苏轼之外,还有撰写《河渠》《律历》等志书的李清臣以及大诗人曾肇等,都得到了她的重用。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月,向太后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安然去世,享年56岁。她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她从一个名门闺秀,成为皇后、太后,在北宋朝廷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虽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称帝,但她的智慧、品德和影响力,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男性帝王。

向太后去世后,宋徽宗追念不已。他数次加封向太后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皆位开府仪同三司,封郡王。而自向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这是非常之殊荣。向太后以她的公正无私、深明大义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赢得了宋徽宗和朝廷上下的敬重。她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宋史·列传第二后妃下》中对她评价颇高:“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故宰相敏中曾孙也。治平三年,归于颍邸,封安国夫人。神宗即位,立为向皇后。帝不豫,后赞宣仁后定建储之议。哲宗立,尊为皇太后……帝仓卒晏驾,独决策迎端王。章惇异议,不能沮。徽宗立,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后以长君辞。帝泣拜,移时乃听。凡绍圣、元符以还,惇所斥逐贤大夫士,稍稍收用之……”

参考《宋史》

VIP小说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亿万盛宠只为你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奋斗在沙俄神三群聊:三国史上最强太子爷三国小术士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七界武神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宠妻无度:金牌太子妃汉明凤逆天下北月篇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特种兵之王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丛林战神流氓帝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诸天王座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医统江山国公凶猛完美世界之武魂盛唐华章邪王宠妻:腹黑世子妃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袁燕明末求生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大唐小闲王大秦从挖地道开始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大秦:寒门小娇妻英雄恨之帝王雄心黑铁之堡我要做皇帝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明骑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你是明珠,莫蒙尘大唐:小兕子的穿越生活带着系统来大宋皇后,你也不想皇上丢了江山吧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VIP小说搜藏榜:阿斗权倾天下:我被皇帝偷听心声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史上最强太子爷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体验人生角色之系统:放开一点庶门医香,邪医世子妃隋唐君子演义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三国最强短命鬼大唐广播站2我在大唐种土豆重生:回到1937大唐放歌盛宠“病弱”妃大唐好先生精灵:开局捡到重生伊布崇祯太子寒门书生,开局忽悠个便宜小娇妻光武风云之双鱼玉佩血药世家震惊!大婚当日,你给我送个孩子?超神特种兵王我在古代皇宫混大唐小闲王或许是美好世界1895淘金国度试练东汉后手星河霸主穿越古代当东家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乱世边城一小兵世子好凶后汉英雄志护国骁骑汉末豪杰这太子妃不当也罢寒门科举小懒娃都市之超品战神纨绔小妖后我代阿斗立蜀汉不灭阳帝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刚穿越,就在敌国公主床上汉末之王道天下战国之平手物语血雨腥风逆天行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VIP小说最新小说: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