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顾昭那石破天惊的“海外建国”计划,如同投入大明宗室这潭死水中的一块巨石,激起无数或明或暗的汹涌波涛之时,另一件足以从物理层面,彻底改变整个帝国时空观念的大事,也悄然迎来了它揭开面纱的辉煌时刻。
如果说,“海外建国”是顾昭为了帝国的外部扩张与内部“排毒”而落下的一枚关键棋子,那么他接下来要向世人展示的这个“国之神器”,便是他用以巩固内部、强化中央集权、并为未来一切宏伟蓝图打下坚实根基的定海神针。
历时近一年,动用了整整一个、经过整编后愈发精干的河南建设兵团,并集结了天津工业区几乎所有顶尖工程师与熟练工匠的庞大力量,那条连接着帝国心脏——京师,与帝国最重要的出海口及工业基地——天津卫的“京津铁路”,终于全线贯通。
这条长达二百六十里的钢铁巨龙,它的每一寸肌体,都流淌着“顾昭制造”的纯粹血液。那坚固耐用的铁轨,出自天津钢厂日夜不息的冶炼高炉;那浸泡过桐油、足以抵御数十年风雨侵蚀的枕木,源自遥远的、刚刚开始系统性开发的东北林场;而那颗为整条巨龙提供澎湃动力的心脏——蒸汽机车头,则是天津机械厂在成熟的“天津一型”蒸汽机基础上,进行无数次优化与改良之后,所诞生的、更为强大的陆地版本。
通车典礼这一天,天高云淡,惠风和畅。
京师,正阳门外,一座融合了传统宫殿式飞檐斗拱与西洋式钟楼、钢架结构的宏伟建筑,拔地而起,这便是京津铁路的起点——北京总站。
而在铁路沿线的广阔华北平原上,则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从铁路勘探开始,关于朝廷正在修建一条能让“铁牛”日行千里的“神路”的传闻,便早已在坊间传得神乎其神。到了今天,铁路沿线数里之内的百姓们,更是扶老携幼,从各自的村庄里涌出,聚集在安全的距离之外,黑压压的一片,翘首以盼,都想亲眼看一看那传说中,不用牛马拖拽,光靠“吃煤喝水”就能奔跑如飞的“钢铁火龙”,究竟是何模样。
当正午的钟声敲响,一声穿云裂石的、远比任何军队号角都要嘹亮尖锐的汽笛长鸣,从北京总站的方向传来时,所有人的心脏,都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狠狠地攥了一下!
紧接着,大地开始微微震颤。
起初,那只是一阵细微的、有节奏的“况且、况且”声,但很快,这声音便越来越响,越来越急,仿佛有一头远古巨兽,正踏着沉重而狂暴的步伐,朝着他们奔袭而来!
终于,在地平线的尽头,一个黑点出现了。那黑点以一种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飞快地变大,一缕冲天而起的浓密白烟,在它头顶上,拉出了一道骄傲的、不断向后延伸的轨迹。
“来了!火龙王来了!”人群中,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夹杂着恐惧与兴奋的尖叫。
下一秒,那头由纯粹的钢铁与烈火构成的庞然大物,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呼啸着从他们眼前一掠而过!
那巨大的、不断喷吐着白色蒸汽的黑色车头,那钢铁轮对与铁轨撞击时发出的、震耳欲聋的轰鸣,那股混合着煤炭燃烧气息与炽热蒸汽的、扑面而来的灼热气浪……这一切,都给这些世代生活在农耕文明中的百姓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如同神迹降临般的巨大冲击!
“扑通!扑通!”
铁路两侧,成百上千的百姓,如同被狂风吹倒的麦浪一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他们不是被强迫,而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对于未知、对于强大力量的本能敬畏。他们双手合十,对着那条远去的“钢铁火龙”不断地磕头跪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着“火龙王”能为这片土地,带来风调雨顺。
……
与外界那近乎神话般的场景不同,“天子号”专列的车厢之内,则是另一番充满了复杂情绪的体验。
这列专门为崇祯皇帝打造的豪华专列,其内部装饰,足以让最挑剔的王公贵族,也感到无可挑剔。柔软而厚实的手工羊毛地毯,铺满了整个车厢的地面;舒适的真皮沙发,取代了传统僵硬的木制座椅;明亮洁净的大块玻璃窗,将窗外的景致,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车厢的尾部,甚至还设有一个带自来水冲洗系统的、独立的盥洗室。
然而,此刻,车厢内的几十位大明朝最顶尖的文武重臣们,却根本无暇去欣赏这些奢华的内饰。
当火车鸣笛启动,在一阵轻微的摇晃之后,开始缓缓加速时,大多数官员的脸上,还带着一丝新奇与矜持。可当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窗外的房屋、树木、田野,都开始化作一道道飞速后退的虚影时,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内阁首辅温体仁,这位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官场老手,此刻却脸色煞白,两只手,死死地抓住了身旁的沙发扶手,手背上青筋毕露。次辅周延儒,更是紧闭双眼,嘴唇翕动,仿佛在默念着圣人经典,以抵御这种前所未有的“神速”所带来的恐惧。
整个车厢内,唯一还保持着表面镇定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顾昭,他正微笑着,为坐在主位上的崇祯皇帝,亲自斟上一杯来自西洋的红茶。
另一个,便是崇祯皇帝本人。
他端坐在那张最为宽大的、如同龙椅般的特制沙发上,努力挺直了腰杆,维持着天子的威严与仪态。然而,他那微微有些发白的嘴唇,以及那双死死地盯着窗外飞逝景物、瞳孔中充满了震撼、痴迷、甚至是一丝恐惧的复杂眼神,却早已暴露了他内心那极不平静的滔天巨浪。
快!太快了!
这是一种完全颠覆了他过往三十年所有认知与经验的速度!他感觉自己不像是在地面上行驶,更像是在贴着地面飞行!这种将空间无限压缩、将时间无限缩短的恐怖力量,让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工业与科技的伟力面前,皇权,似乎也变得有些……渺小。
不到三个时辰。
当火车发出一阵平稳的、长长的制动声,最终稳稳地停靠在天津车站那同样宏伟的站台上时,车厢内的所有官员,都还没有从那种时空错乱般的眩晕感中,彻底回过神来。
崇祯皇帝,在顾昭的搀扶下,第一个走下列车。当他的双脚,重新踏上坚实的大地时,他竟没来由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三个时辰……仅仅三个时辰,朕……就从京师,到了天津卫……”温体仁颤颤巍巍地走下车,双腿,还在不受控制地微微发软。他一把抓住顾昭的胳膊,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语气说道:“国公爷,此物……此物……真乃国之神器啊!军情一日千里,物资朝发夕至……老夫……老夫简直不敢想象,若是此物遍布天下,我大明,将是何等光景!不敢想啊……”
他的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在当晚于天津行宫举办的庆祝晚宴上,当所有人都还沉浸在白日的震撼之中时,顾昭,再一次,在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旁,为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描绘出了他下一步,更为宏伟壮阔的蓝图。
“陛下,诸位大人,”顾昭的声音,充满了自信与力量,“京津线,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拿起教杆,在地图上,以京师为中心,划出了三条纵贯南北、三条横贯东西的粗壮红线。
“臣的计划是,用未来十年的时间,修建一个覆盖帝国核心疆域的‘三纵三横’铁路网!第一纵,从京师到南京;第二纵,从大同到广州;第三纵,从包头到昆明!第一横,沿长城故道,连接宣府与兰州;第二横,沿长江水道,连接上海与成都;第三横,沿珠江水系,连接泉州与南宁!”
“届时,”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宫殿中,掷地有声,“帝国,将再无遥远边疆!朝廷的政令,一日可传千里;南方的粮食,三日可抵北疆;而中枢的大军,旬日之内,便可抵达帝国四境的任何一个角落!”
他转过身,对着御座上,眼神已经彻底被这幅宏图所点燃的崇祯皇帝,深深一拜。
“这,才是足以传之万世,真正稳固,无人可以动摇的,大一统之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