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转眼又到了中秋节,山谷里的枫叶染上了浅红,桂树缀满了细碎的金黄,晚风一吹,甜香漫过整个村庄。
这天清晨,村长慢悠悠走到姜家的山洞前。两人坐在石桌旁,就着晨光抽了袋旱烟,村长磕了磕烟锅说:“老哥,今年是咱们扎根山谷的第一个中秋,咱得好好热闹热闹,让大家伙儿聚聚。”
阿爷笑着点头:“正有此意!如今搬到这山谷,日子比在村里还安稳些,是该好好庆祝。”
消息一在村里传开,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男人们自发分了工,秦大山带着几个猎户扛着弓箭、背着捕兽夹进了山。
桃丫月妍她们则挎着竹篮钻进了树林,专捡雨后冒出来的香菇、牛肝菌,肥厚的菌子裹着松针和泥土的气息,装了满满两筐。
女人们则在家收拾食材,阿奶端出藏在坛子里的腊肉,用温水反复擦洗掉表面的盐霜,切成肥瘦相间的薄片;
阿娘把晒干的笋干泡进水里,泡发后的笋干舒展柔软,透着淡淡的笋香;
大伯娘带着大嫂还有几个年轻媳妇则围在灶台边,准备揉面做月饼。
永吉永祥兄弟俩也闲不住,跟着永平永安去河边摸鱼。秋水微凉,兄弟几个挽着裤腿站在浅滩里,手里拿着竹编的小鱼篓。
永祥眼尖,瞅见一群银闪闪的小鱼游过,立刻小声喊:“哥,这边!”永平迅速把鱼篓插进水里,等小鱼游进范围,猛地往上一提,十几条小鱼在篓里蹦跳着,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角。
中秋节当天,太阳刚升到半空,山谷中心的空地上就热闹起来。男人们搬来平日里用来晒谷的木板,拼成长长的餐桌,又从各家扛来条凳摆好。女人们则在旁边支起了好几口大锅,炊烟袅袅升起,香味渐渐弥漫开来。
阿娘正忙着炖菌子鸡汤,她先把处理干净的野鸡剁成大块,放进沸水焯去血沫,捞出用温水冲净后放进大锅,加入姜片和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等鸡汤炖得发白,再把撕成小块的香菇、切好的牛肝菌倒进去,撒上少许盐调味,继续炖上半个时辰。鸡肉的鲜香混着菌子的醇厚,引得孩子们在旁边绕来绕去。“别馋嘴,等会儿大家一起吃!”阿娘笑着拍开永祥伸过来的小手,往锅里撒了把葱花提香。
另一边,大嫂正教大家做简易月饼。她把糯米粉和少量面粉混合,加入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醒发片刻后分成均匀的小剂子。
馅料是提前准备好的,把炒熟的花生碾碎,混合红糖和少量熟猪油,搅拌均匀后搓成小球。取一个面剂子按扁,包进馅料,轻轻揉圆后再按成薄薄的圆饼。
铁锅里刷上一层薄油,放入饼胚,小火慢慢煎至两面金黄,期间不断翻面,防止煎糊。金黄的月饼出锅时,外皮酥得掉渣,咬一口,红糖的甜香、花生的脆香和糯米的软糯交织在一起,引得众人直咽口水。
秦大山一行人从山里回来了,背上的猎物沉甸甸的。他们猎到六只肥硕的野鸡,还有四只灰褐色的野兔,还有一只秦大山偶然套到的小野猪。
“好家伙!今晚这肉能敞开吃了!”二柱子兴高采烈地喊着,和几个汉子一起把猎物抬到溪边处理。
野鸡肉被切成块,和刚采的菌子一起放进大锅,加入酱油、姜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菌子吸饱了肉汤的香味,变得软糯入味;
野兔肉则被剁成丁,用姜葱水腌制十分钟去腥味,锅里放多些油,油热后放入花椒、辣椒爆香,再加入兔肉丁快速翻炒,直到兔肉变色熟透,最后撒上葱花出锅,辛辣的香气飘得老远;
野猪肉则被切成大块,用盐、酱油和香料腌制半天,然后放进大锅里用柴火慢炖,炖到肉质软烂,汤汁浓稠,用筷子一戳就能轻松穿透。
野猪连猪下水都被卤成了一道美味佳肴。
张大婶则在准备藕夹,她把刚晒干的藕粉用温水化开,加入面粉调成糊状。选新鲜的嫩藕切成夹刀片,中间塞进调好的新鲜肉馅,裹上一层藕粉糊,放进烧热的油锅里炸至金黄捞出,控油后摆进盘子里,外皮酥脆,内里鲜香。
午后的阳光渐渐柔和,餐桌上已经摆满了菜肴。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菌子鸡汤、喷香的野兔肉炒辣椒、金黄酥脆的藕夹、软糯的腊肉炖笋干,还有一盘盘切好的新鲜菌子,最显眼的是正中央那盆炖得软烂的野猪肉,汤汁浓稠,香气扑鼻。女人们还端上了刚蒸好的糯米糕,撒上一层白糖,甜糯可口,旁边还有一小筐刚从树上摘的野山楂,酸甜解腻。
夕阳西下时,全村人都聚到了空地上。老人们坐在主位,孩子们兴奋地围在桌边,年轻人们则端菜递碗,忙得不亦乐乎。村长端起装满米酒的粗瓷碗,高声说道:“今年咱们在山谷里站稳了脚跟,收成好,日子顺,这多亏了大家伙儿齐心协力!来,干杯!”
“干杯!”众人纷纷举碗,米酒的清香在唇齿间散开。永吉夹了一块野猪肉塞进嘴里,鲜嫩的肉汁在嘴里爆开,他含糊不清地说:“真好吃!比去年的腊肉还香!”。”
月光升起来了,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饭后,男人们搬出几张竹椅,围坐在一起抽旱烟、聊天,秦大山讲着这次打猎时遇到的趣事,说自己差点被野猪撞翻,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女人们则收拾着碗筷,一边收拾一边唠家常,讨论着明年要在山谷里种粮食,再多种些蔬菜,再养几头猪还有几只鸡,这样在山谷就不缺吃喝了。
桃丫和杏丫则拉着月妍,让她讲中秋的故事,月妍坐在石凳上,慢悠悠地讲起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大家都听得入了迷,眼睛瞪得圆圆的。
阿爷和村长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脸上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