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与绿化局联合举办的“城市生态保护表彰大会”定在周一上午,消息提前一周就在本地媒体传开时,林小满正在带着少年绿植团给文化广场的古树做秋季养护。琪琪托着多肉,蹲在老槐树根部,小心翼翼地清理落叶,看到新闻推送后,立刻举着手机喊:“林老师!你入围‘城市生态保护先进个人’啦!我们都投你票了!”
孩子们瞬间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炫耀:“我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投票了!” “我还在班级群里帮林老师拉票呢!” “林老师肯定能拿奖,我们的绿植团都这么厉害!”
林小满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心里又暖又忐忑。她知道这个奖项是对她过往工作的肯定,但也清楚这份成绩离不开团队、孩子们,更离不开那些默默生长的植物。指尖触碰到老槐树粗糙的树皮,耳边传来它沉稳的声音:“好孩子,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这个奖你当之无愧。我们都盼着你站上领奖台呢。”
旁边的麦冬也轻轻晃了晃叶片,声音软软的:“林老师,到时候我们也会为你加油的!” 林小满笑着拍拍树干,没说话,心里却悄悄期待起来。
表彰大会当天,市政务中心的大礼堂座无虚席,除了获奖候选人、相关部门领导,还有不少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植物小卫士”马甲,坐在前排,手里举着五颜六色的手举牌,上面写着“林小满老师最棒”“植物友好,生态最美”,琪琪怀里的多肉被裹了层小小的红色绸带,格外显眼。
张胖子特意穿了件崭新的深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拎着个精致的礼盒,凑到林小满身边:“小满,这是我特意给你准备的获奖礼物,纯铜的植物造型摆件,跟你太配了!今天你肯定拿奖,我已经跟旁边的媒体记者打好招呼了,待会儿多给你拍点特写!”
刘宇抱着厚厚的资料夹,里面全是团队做过的绿化项目成果、植物监测数据和绿植团活动总结,他推了推眼镜:“这些都是佐证你成绩的实据,待会儿要是有人问起,我可以随时补充。”
陈阳和李婷也忙个不停,陈阳检查着准备展示的植物养护工具和幼苗,李婷则举着相机,从各个角度拍摄现场,嘴里念叨着:“这可是重要时刻,必须拍得清清楚楚,做成纪念视频。”
林小满穿着一身浅绿色的正装,看着身边忙前忙后的伙伴,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这个奖项从来不是她一个人的荣誉。
表彰大会在上午九点准时开始,主持人逐一介绍入围“城市生态保护先进个人”的候选人,每个人都有亮眼的成绩——有坚持十年植树造林的退休工人,有研发环保材料的工程师,还有推动垃圾分类的社区工作者。轮到林小满时,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她的事迹短片。
短片里,她带着团队在烈日下给植物搭遮阳棚,和孩子们一起清理植物周边的垃圾,在地震局监测中心查看植物监测数据,还有试点街道从枯萎萧条到绿意盎然的对比画面。当镜头扫过少年绿植团孩子们认真记录植物状态的模样,以及多肉傲娇地被孩子们托在手里的画面时,礼堂里响起了阵阵笑声。
主持人笑着介绍:“林小满女士带领团队推广‘植物友好’绿化理念,让城市街道绿化存活率从60%提升至90%;发起成立少年绿植团,带动3000余名青少年参与植物保护;创新探索植物辅助环境监测模式,成功预警多次地下管线隐患,还与地震局合作填补地震监测盲区。她用细腻的观察和坚定的坚持,让植物成为城市生态的守护者,也让绿意理念扎根人心。”
短片结束后,礼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孩子们更是激动地站起来欢呼,手里的手举牌挥舞得像一片小森林。
接下来是评审团点评环节,一位生态领域的专家看着林小满,语气中肯:“林小满女士的工作很有创新性。现在很多生态保护工作偏重于宏大工程,但她从植物的需求出发,从小切口入手,不仅让城市绿化更具生命力,还通过绿植团培养了下一代的生态保护意识,这种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就在这时,后排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我觉得有点夸大其词了吧?她做的这些,说到底不就是种树种花、带孩子搞活动吗?跟那些实打实治理污染、植树造林的比,是不是太普通了?”
说话的是一位从事工业污染治理的企业代表,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质疑。礼堂里瞬间安静下来,不少人转头看向他,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
林小满没有慌,她平静地站起身,拿起话筒:“这位先生,我理解你的看法。但我想说,生态保护从来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普通与不普通之别。”
她走到舞台侧边,那里摆放着她和团队准备的几盆植物——一盆叶片翠绿的侧柏,一盆开着花的紫薇,还有一盆长势旺盛的麦冬。“这棵侧柏,种在城东主干道,那里尾气重、土壤板结,曾经种过的银杏存活率不到50%,但侧柏在这里扎根后,不仅存活了下来,还每年吸附大量尾气颗粒物,让周边pm2.5浓度下降了18%。”
她又指向紫薇:“这盆紫薇,去年夏天差点被高温烤死,我们通过观察它的叶片状态,调整了遮阳和浇水方式,它不仅活了下来,还带动周边商户客流量增加,商户们也主动加入了植物养护的队伍。”
最后,她轻轻抚摸着麦冬的叶片:“这些麦冬,种在社区步道旁,被行人踩踏是常事,但它们依然顽强生长,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在三个月前预警了地下供水管破裂,避免了路面塌陷和小区停水的麻烦。”
“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串联起了城市的生态防线。”林小满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礼堂的每个角落,“我带孩子们照顾植物,是想让他们从小知道,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有生命;我们做植物监测,是想让这些沉默的生命发挥更大价值。生态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几个人的事,它藏在每一次浇水、每一次松土里,藏在每个人对植物的尊重里。”
她的话刚说完,礼堂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那位质疑的企业代表涨红了脸,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老槐树的声音透过墙壁传来,带着欣慰:“说得好,孩子,尊重每一个生命,才是生态保护的根本。”
颁奖环节终于到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亲自为林小满颁发“城市生态保护先进个人”奖牌和证书。奖牌是圆形的,正面刻着茁壮成长的植物图案,背面印着她的名字和获奖理由。当奖牌递到林小满手里时,她的指尖微微颤抖。
“林小满女士,”局长握着她的手,语气郑重,“这个奖项属于你,更属于所有为城市生态付出的人。希望你能继续推广‘植物友好’理念,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让我们的城市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
林小满接过奖牌,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这个奖我会珍藏,它会提醒我不忘初心。未来,我会和我的团队、和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一起,继续守护城市的每一棵植物,让绿意蔓延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台下的孩子们激动地挥舞着手,琪琪举着多肉,大声喊:“林老师,太棒了!” 多肉的叶片挺得笔直,顶端的小芽微微晃动,像是在为她庆贺。
表彰大会结束后,林小满成了全场的焦点。媒体记者们蜂拥而上,闪光灯不停闪烁,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林老师,获得这个奖项后,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少年绿植团后续会开展哪些活动?”
“你觉得‘植物友好’理念如何在更多城市推广?”
林小满一一耐心回应:“接下来我们会推进跨市交流,把我们的绿化经验分享给邻市;绿植团会扩大规模,走进乡村学校;至于理念推广,我们会整理更多实操案例,让更多人能轻松参与进来。”
张胖子在一旁忙不迭地补充:“我们还会推出更多适配不同场景的植物幼苗和养护工具,支持更多人参与植物保护!” 他趁机给自家花店做了波宣传,引得记者们一阵轻笑。
市民代表们也围了过来,一位大爷握着林小满的手说:“林老师,我们小区的绿植多亏了你指导,现在长得可好了!你拿这个奖,我们心服口服!” 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过来,让孩子给林小满鞠躬:“林老师,我家孩子现在特别爱护植物,还总给家里的花花草草讲故事,谢谢你!”
离开政务中心时,阳光正好。少年绿植团的孩子们排着队,跟在林小满身后,嘴里哼着自编的植物保护歌。张胖子拎着礼盒,兴奋地规划着庆祝活动:“我已经订好了餐厅,今天必须好好庆祝!我还要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一份多肉礼物!”
刘宇翻看着手机:“我们的事迹已经被本地多家媒体报道了,网上的评论全是好评,还有邻市的绿化部门发来私信,想邀请我们去交流。”
李婷举着相机,拍着林小满手里的奖牌:“这个视频剪出来肯定能火,我要加上孩子们欢呼的片段,还有多肉的特写,保证感染力满满!”
林小满低头看着奖牌上的植物图案,指尖轻轻摩挲。耳边传来街道两旁植物们的欢呼,侧柏的声音浑厚有力,紫薇的声音清脆悦耳,麦冬的声音温柔细腻,它们像一群热情的朋友,用自己的方式为她庆贺。
车子行驶在绿意盎然的街道上,林小满突然觉得,这个奖牌不仅是对她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植物的尊重。她转头看向窗外,路边的孩子们正围着一棵小树叽叽喳喳,像是在观察什么。那一幕让她想起了少年绿植团成立时的模样,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获得这个奖项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接下来的跨市交流,还有更多挑战和机遇在等着她。但只要身边有团队的支持,有孩子们的热情,有植物们的陪伴,她就有信心把“植物友好”的理念传递得更远,让更多城市披上绿装,让更多人学会与植物和谐共生。
回到花店时,门口已经围了不少市民,他们都是看到新闻赶来的,有的是来祝贺的,有的是来咨询植物养护问题的。张胖子干脆在门口摆起了临时咨询台,刘宇和陈阳帮忙解答问题,李婷则在一旁拍摄,场面热闹非凡。
林小满把奖牌小心翼翼地摆在花店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放着多肉。多肉的叶片蹭了蹭奖牌,像是在和它“合影”。林小满笑着戳了戳它的叶片,心里默默规划着下一步的行程。邻市的交流之旅,她已经开始期待了,她想看看那里的植物,听听它们的故事,也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让更多植物能在合适的环境里安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