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新城市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临时公寓里堆放的纸箱大部分已经清空,有了家的模样。顾苏(苏苏)适应了新环境,进入了本地一家优质的幼儿园,每天带着笑容去上学。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独立实验室已基本组建完毕,第一批博士后和研究生也已到位,研究项目开始启动。在一切繁忙的初始工作暂告一段落的周末夜晚,他们终于有了一段安静的时刻,来共同展望更远的未来。
书房里,新买的白板取代了波士顿那块写满回忆的旧板。顾言澈拿起笔,在白板顶端写下:“未来十年蓝图”。苏念晴抱着一个靠垫,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微笑着看着他。
第一部分:学术与事业蓝图
顾言澈先在白板左侧画了一个坐标轴,横轴是时间(5年,10年),纵轴是成就维度。
“五年目标,”他边写边说,“作为助理教授,这是关键成长期。”
1.建立稳定的研究方向:将博士后的工作深化,开辟1-2个新的、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形成独特的学术标签。顾言澈写下“理论生物物理创新”,苏念晴补充“计算医学交叉应用”。
2.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培养出第一批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建立一支高效、合作、有凝聚力的研究队伍。他们写下了计划招募的学生数量和预期的团队文化。
3.取得标志性成果: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系列重要论文,获得国家级的重要研究基金(如NSF cAREER Award, NIh R01),在领域内确立坚实的声誉。他们讨论了潜在的重点突破方向和经费申请时间表。
4.教学相长:开设受欢迎的、反映前沿进展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成为受学生尊敬的导师。
“十年愿景,”顾言澈的笔指向更远处。
1.获得终身教职:顺利通过tenure评估,成为学科的骨干力量。
2.引领学科发展:在某个交叉领域形成国际影响力,组织重要学术会议,参与学科规划。
3.扩大社会影响:推动部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或技术应用转化,与工业界建立实质性合作。
4.学术传承:成为领域内优秀的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下一代学术领袖。
第二部分:家庭与生活蓝图
接着,他们在白板右侧开始描绘生活的图景。这部分由苏念晴主导,语气更柔和。
1.安居乐业:在未来一两年内,在这个城市购买一处永久的住房,带有一个院子,让苏苏有奔跑玩耍的空间,也让他们真正扎根。他们讨论了理想的社区和户型。
2.陪伴成长:确保有高质量的时间陪伴苏苏成长,参与她的教育,培养她的兴趣,见证她每一个重要时刻。他们约法三章,工作再忙,周末的家庭日和重要的学校活动必须保证。
3.健康与平衡:保持规律锻炼,定期体检,管理压力,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事业的成功,但不能以牺牲健康和家庭幸福为代价。
4.探索世界:计划每年至少一次全家旅行,带孩子看看世界,也给自己充电。他们甚至开始列出梦想的旅行目的地清单。
5.关于二胎:他们理性地探讨了再要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分析了年龄、事业阶段、精力分配等因素,决定将其作为一个开放选项,顺其自然,但纳入未来几年的家庭规划进行弹性考虑。
第三部分:个人成长与共同体建设
最后,他们写下了对个人和社区的小目标。
1.持续学习:保持好奇心,学习新的知识或技能(如顾言澈想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新进展,苏念晴对科学政策产生兴趣)。
2.服务社区:参与大学和本地的公共服务,回馈社会,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3.维系亲情友情:与远方的家人、波士顿的朋友以及其他学术伙伴保持密切联系,构建一个稳固的支持网络。
白板渐渐被填满,线条、关键词和箭头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这不再是年少时模糊的梦想,而是基于现有基础、经过深思熟虑的、可执行的战略规划。它宏大,但不虚浮;具体,却不僵化。
写完最后一笔,顾言澈放下笔,和苏念晴一起退后几步,端详着这块蓝图。书房里很安静,只有苏苏在隔壁房间均匀的呼吸声。
“感觉……前路清晰。”苏念晴靠在顾言澈肩上,满足地说。
“嗯。有方向,有路径,有彼此。”顾言澈揽住她,目光扫过白板上的每一个字。
“下一个十年,我们会是什么样子?”苏念晴带着憧憬问。
“会更成熟,更有力量,也会面临新的挑战。”顾言澈客观地回答,但语气坚定,“但只要我们像现在这样,一起规划,一起努力,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窗外,新月如钩,繁星点点,照亮着这座崭新的城市。书房里,灯光温暖,映照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蓝图和并肩而立的身影。从校服到婚纱,从博士到教授,他们携手走过了充实而精彩的十年。如今,站在新生活的起点,他们再次用理性与爱,为下一个十年描绘了清晰的航线。前路充满未知,但也充满了亲手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对于顾言澈和苏念晴而言,最好的时光,永远在下一程。他们的故事,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