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拉号” 以 0.8 倍光速滑过虹色星云的边缘时,凯的指尖在主控台下方的隐蔽操作面板上轻点,调出了加密权限最高的 “星图拓展” 界面。屏幕上,代表飞船航线的蓝色虚线旁,三个闪烁的红点正静静等待激活 —— 那是他规划了三天的节点布设坐标,从自转稳定的镍铁小行星到废弃的中立空间站,每一处都藏在星际航道的盲区里。
“星璃,接管表层通讯伪装,模拟陨石碎片的能量信号。” 凯的声音压得很低,目光扫过舰桥的人员监测屏,除了值夜的老周在维修舱哼着老歌,其余人都已进入休眠。他掀开座椅旁的金属储物箱,露出十枚巴掌大小的圆柱体设备,外壳是磨砂质感的深灰色,表面布满类岩石纹理 —— 这是他用磐石星带回的矿渣粉末混合陶瓷材料制成的伪装壳,能完美融入小行星地表环境。
第一处布设点是编号为 “G-17 枯石” 的小行星,直径不足两百米,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自转周期稳定在 47 分钟,是天然的信号隐蔽所。凯操控着老周改装的微型无人机 “工蜂三号” 驶出舱体,无人机底部挂载的节点设备发出微弱的蓝光,在星云背景下几乎隐形。“距离目标表面 1200 米,开始光谱匹配。” 他的手指在触控屏上滑动,将节点外壳的光谱参数调整为与小行星岩石一致的暗褐色,“工蜂” 随即开启反重力引擎,缓缓降落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阴影里。
无人机的机械臂弹出三根钛合金锚钉,以 45 度角斜刺入岩石,将节点牢牢固定。凯按下激活键,节点顶端弹出直径仅三厘米的激光接收口,瞬间与 “奇美拉号” 建立起加密链路。“信号强度 92%,抗干扰等级 A 级。” 星璃的虚拟影像在控制台上方浮现,光雾化作节点的三维模型,“采用 Ka 频段与激光双链路备份,符合你设计的‘蜂巢’组网标准。”
凯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控制台边缘 —— 那里刻着一道浅痕,是三年前在 “锈带” 空间站遭遇信息封锁时留下的。当时他所在的勘探队因无法获取实时航道数据,误入海盗布设的引力陷阱,三名队友永远留在了小行星带。“这些节点要能覆盖整个虹色星云边缘。” 他轻声说,像是在对星璃解释,又像是在告慰过往,“至少不能再让‘奇美拉号’陷入信息盲区。”
第二处布设点位于 “灰隼” 中立空间站的废弃对接舱。这座空间站由旧时代的货运飞船改造而成,常年接纳往来的星际流浪者,监控系统早已老化不堪。凯将 “奇美拉号” 停泊在空间站外围的维修航道,戴上嵌有微型显示屏的战术眼镜,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正在破解空间站的老旧防火墙,用的还是十年前的‘铁闸’系统。” 他调出空间站的结构蓝图,红色标记出监控盲区,“对接舱 b7 区的通讯塔早已报废,正好用来伪装节点。”
“工蜂三号” 载着第二枚节点潜入空间站的通风管道,镜头传回的画面里满是漂浮的金属碎屑。凯操控无人机避开残存的红外传感器,在通讯塔残骸的顶端找到一个锈蚀的接口:“注入伪造的设备识别码,伪装成空间站的备用中继器。” 节点顺利接入后,屏幕上弹出加密成功的提示,“采用 turbo 乘积码加密,抗截获能力比殖民星的标准高三个量级。”
老周的声音突然从通讯器传来,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凯小子,你折腾啥呢?‘工蜂’的能量信号都惊动舰灵了。” 凯迅速切换到公开频道,语气保持平稳:“调试传感器呢,刚才发现星云里有异常能量点。” 他瞥了眼屏幕上的节点状态,已经开始同步空间站的公开航道数据,“马上就好,不会影响明天的探测任务。”
挂掉通讯后,凯调出第三枚节点的参数,外壳换成了银灰色的金属质感,与即将抵达的 “星尘中转站” 空间站的外墙材质一致。这座中转站是虹色星云区域的重要补给点,往来飞船众多,信息流动密集,是布设监控节点的绝佳位置。“这里的监控系统很先进,得用被动监听模式。” 凯将节点的主动信号发射功率调到最低,“只接收不发射,通过激光链路定时回传数据。”
“工蜂三号” 在中转站的货运码头降落时,恰好遇到一艘补给船靠岸,装卸机器人的轰鸣声掩盖了无人机的运行噪音。凯操控机械臂将节点贴在码头的支撑柱背面,那里有一道天然的裂缝,刚好能容纳节点的体积。“启动环境自适应伪装,外壳温度调整为 21c,与支撑柱一致。” 他看着屏幕上的节点彻底融入背景,才松了口气 —— 这枚节点能收集往来飞船的身份标识与航道信息,为团队提供最实时的安全预警。
返回 “奇美拉号” 后,凯直奔自己的技术舱。这里比舰桥更拥挤,四周的舱壁上贴满了各种线路图,中央的工作台摆放着三台显示器,分别显示节点状态、星图数据和加密链路。他将十枚节点全部激活,屏幕上瞬间浮现出一张覆盖虹色星云边缘的网络图谱,蓝色的连接线在星图上交织,如同一张隐形的蛛网。
“第一阶段组网完成,覆盖范围 1.2 光年。” 星璃的光雾在屏幕上流动,标注出每个节点的位置,“但目前只有三个活跃节点,网络还很薄弱,抗干扰能力不足。” 凯点了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块巴掌大小的处理器 —— 这是他从废弃的军用卫星上拆下来的核心部件,经过半年的改装,成了网络的主控制器。“等抵达溯光鲸指引的行星后,再补充七个节点,形成双层冗余网络。”
他的目光落在显示器角落的一张旧照片上,那是 “锈带” 空间站事故幸存队员的合影,照片边缘已经泛黄。“以前总依赖殖民星的公共信息网,可他们只会把危险区域标成‘未知’。” 凯的手指轻轻触碰照片,“这次我们自己建网,至少能知道哪里有海盗,哪里有不稳定的引力场,哪里有能补充资源的隐蔽站点。”
星璃突然调出一段数据:“检测到磐石星采矿站的通讯信号,他们在向周边站点推荐‘奇美拉号’的调解服务。” 凯的嘴角难得地扬起一丝弧度,看着屏幕上的节点图谱,突然意识到这个网络不仅是安全屏障,更是团队在星际间的 “耳朵” 与 “眼睛”。“把磐石星设为信任节点,” 他下令道,“以后他们遇到危险,我们能第一时间收到信号。”
深夜的技术舱里,只有显示器的蓝光映着凯的脸庞。他开始编写网络自检程序,每一行代码都透着严谨 —— 节点的能量供应采用太阳能与热能双备份,通讯链路设置了三重加密,一旦被强行破解就会自动销毁核心数据。“这张网虽然薄,但至少是我们自己的。” 他喃喃自语,将主控制器接入 “奇美拉号” 的核心系统,“以后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要情报了。”
窗外,虹色星云缓缓流动,三个活跃的节点如同遥远的星辰,在宇宙中发出微弱却坚定的信号。凯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突然想起雷诺在磐石星说的话:“探索宇宙的真谛,是带着敬畏之心共处。” 而他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技术,为这份探索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防线,让 “奇美拉号” 的每一次航行,都能多一分安心。
当第一缕星光透过技术舱的舷窗照进来时,凯终于完成了所有设置。他靠在座椅上,看着屏幕上那张逐渐成型的信息网络,疲惫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这张薄弱却独立的网络,就像他为团队编织的安全网,藏在深邃的宇宙里,无声地守护着这艘飞船,以及飞船上的每一个人。而这,正是他作为技术担当,对 “家” 的另一种守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