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京城,阳光透过政务楼的玻璃窗,落在林天案头的“全球共赢项目进度表”上。秘书轻声敲门汇报:“林书记,有两位访客,自称高小琴、高小凤,说希望能和您见一面。”林天握着笔的手顿了顿,抬头思索片刻,嘱咐道:“请她们去接待室,我处理完手头这部分工作就过去。”
推开接待室的门时,林天看到高小琴穿着素雅的连衣裙,身旁的高小凤依旧带着几分文静,两人面前的水杯还冒着热气,显然刚坐下不久。见林天进来,高小琴率先起身,语气带着几分拘谨:“林书记,冒昧打扰,实在是有件事想麻烦您。”
坐下后,高小琴慢慢说明来意——这些年她在商界重新起步,主要做农产品贸易,最近想将海外“共赢”项目产地的优质杂粮引进国内,却在跨境物流审批上遇到了流程瓶颈,听说此事归“全球共赢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来求助。一旁的高小凤补充道:“我们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合规经营,也为‘共赢’的农产品流通出点力。”
林天静静听着,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让秘书取来跨境物流审批的相关政策文件,指着其中条款解释:“‘共赢’项目的农产品引进有专门的绿色通道,但需要提交产地资质证明、质量检测报告等材料,你们先按流程准备,缺哪些资料我让相关部门协助对接。”他顿了顿,语气平和却坚定,“我帮你们,是因为符合‘共赢’项目的合规要求,也是希望你们能踏实做事,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更要守好底线。”
高小琴听出话里的分量,连忙点头:“林书记放心,我们一定按规矩来,绝不会再犯以前的错。”谈话间,她偶尔提到高育良的近况,说父亲现在在图书馆工作,心态平和了许多,林天只是淡淡回应“知道了”,没有过多追问,始终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送走高小琴姐妹后,秘书有些不解:“林书记,您以前和她们没打过交道,为什么愿意帮这个忙?”林天看着窗外的绿树,缓缓说道:“做事要分对错,不能凭旧识贴标签。她们现在合规经营,想参与‘共赢’的民生项目,这是好事,该支持的就要支持;但如果有任何违规苗头,该监督的也绝不手软。”
随后几天,林天让负责跨境物流的同事对接高小琴的企业,协助完善审批材料。很快,第一批来自北w国的有机杂粮通过汉江物流枢纽进入国内,上架后因品质优良迅速售罄。高小琴特意发来感谢信,附带了一张当地农民丰收的照片,林天看后让秘书将照片转交给汉文化宣传队,用作“共赢”民生成果的展示素材。
有次会议间隙,赵东来提起此事,笑着说:“林书记这处理方式,既帮了忙又划了线,分寸拿捏得准。”林天摇摇头:“不是拿捏分寸,是守住原则——对合规的事支持,对违规的事警惕,这是做工作的基本,和是谁求助无关。”
这年秋天,高小琴的企业成为“共赢”农产品流通的优质合作商,还带动了十几个贫困县的杂粮种植户增收。高育良从新闻上看到相关报道,在图书馆整理资料时,特意将这篇报道剪下来,夹进了“共赢”项目的资料册里。
林天偶尔从社区反馈中得知此事,没有过多感慨,只是在“全球共赢发展领导小组”的会议上强调:“‘共赢’的大门对所有合规主体开放,不管是老企业还是新团队,只要能为民生、为发展出力,我们都欢迎,但前提是必须守住廉洁和合规的底线,这一点永远不能变。”
此刻,窗外的秋叶正缓缓落下,林天案头的“共赢”项目进度表上,又多了几个标注“顺利推进”的红勾。他知道,在“共赢”的大道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唯有始终守住原则、秉持初心,才能让这条道路越走越宽,让更多人在合规的框架下,共享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