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族聚会后,林家小院的“共赢纪念角”成了家人常聚的地方。每当叶紫涵、沈佳怡从海外项目点回来,都会带着新的纪念品补充进去——这次是非洲妈妈手织的稻穗纹围巾,下次是南美孩子画的“友谊地球”,纪念角的架子渐渐摆满,也装满了三家人对“共赢”的牵挂。
某天周末,林父提议把纪念角的故事整理成册,“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纪念品背后的故事,也让咱们老辈人记住‘共赢’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叶母、沈母立刻响应,叶紫涵负责整理照片和文字,沈佳怡找来手工材料,孩子们则帮忙给纪念品贴标签,一家人围在纪念角忙碌,笑声不断。
林母一边给非洲木雕擦灰尘,一边念叨:“紫涵上次说,这个木雕是非洲部落长老送的,感谢咱们帮他们建了水井,现在部落里的孩子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挑水了。”沈母拿着南美刺绣补充:“佳怡说这上面的图案是当地的‘丰收图腾’,他们觉得和咱们的稻种特别配,特意绣了送给咱们。”孩子们听得入迷,小诺诺抱着A国稻穗标本说:“我以后也要去海外,给纪念角带更多礼物!”
林天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满是踏实。他知道,正是有这样温暖的家做后盾,他才能在中枢安心推进“共赢”战略。这阵子,陆亦可和周正牵头的“极地生态共赢计划”进入关键阶段,需要协调10个国家的科研团队联合科考,林天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家时总能看到客厅留着一盏灯,桌上放着温热的夜宵——有时是林母炖的汤,有时是叶紫涵泡的茶,有时是沈佳怡准备的点心。
有天深夜,林天刚回家,就看到叶紫涵和沈佳怡在客厅等他。叶紫涵递过一份文件:“这是‘共赢妈妈课堂’在非洲的最新进展,已经帮500多位妈妈解决了育儿难题,当地政府还想和咱们长期合作。”沈佳怡则拿出汉文化宣传队的行程表:“下个月我们要去中东,准备把皮影戏和稻种文化结合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共赢’的意义。”
林天接过文件,看着两人眼中的光,轻声说:“辛苦你们了,家里和海外的事都要操心。”叶紫涵笑着摇头:“不辛苦,看着‘共赢’能帮到更多人,看着家里这么和睦,就觉得一切都值。”沈佳怡也补充:“爸妈们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放心去做想做的事。”
这年夏天,“全球共赢协作网络”举办“家庭与共赢”主题活动,林天带着叶紫涵、沈佳怡,还有三家老爷子一起出席。活动上,他们展示了林家小院的“共赢纪念角”,分享了三族同心支持“共赢”的故事,引来各国代表的赞叹。A国总统感慨:“夏国的‘共赢’不仅是国家间的合作,更是家庭间的传承,这种温暖的力量,才能让‘共赢’走得更远。”
活动结束后,三位老爷子站在会场外,看着远处飘扬的各国国旗,林老爷子说:“咱们这辈子,能看到‘共赢’惠及这么多国家,能看到三家人这么同心,值了。”叶老爷子和沈老爷子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林天牵着叶紫涵、沈佳怡的手,望着眼前的家人与世界,心中清楚:“共赢”的路没有终点,但只要有家的温暖做支撑,有三族同心做后盾,有无数人并肩同行,就一定能让和平与繁荣的阳光,照亮更多角落,温暖更多世代。而他,会带着这份初心与责任,继续坚定地走下去,直到“共赢”的种子在全世界绽放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