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丰满水电站的风波刚刚平息,楚云飞以“果断处置敌特破坏”为由,勉强顶住了上峰的压力,但杜聿明和军统方面投来的猜忌目光,已如芒在背。他知道,每一步都必须更加谨慎。然而,另一件关乎东北工业命脉、甚至未来国运的大事,又迫在眉睫地摆在了他的面前——鞍山钢铁公司(鞍钢)的复工问题。
鞍钢,这座被誉为“东亚第一”的钢铁巨擘,是日本倾注巨资建立的工业基石,其生产的钢铁,曾是支撑日本侵华战争机器运转的血液。光复后,鞍钢的归属和复产,成为国共双方乃至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国民党接收大员们,视其为摇钱树和内战资源库,急于恢复生产,以期“以战养战”。重庆方面和东北行辕连续发来措辞严厉的电令,催促驻防辽南的国民党部队(包括楚云飞纵队协防区域)“全力保障鞍钢复产”,“尽快出铁出钢”,“以满足戡乱建国之急需”。
楚云飞纵队的防区虽不直接管辖鞍钢,但毗邻鞍山,负有协防和保障周边安全之责。行辕派出的“鞍钢复工督导团”已进驻厂区,日夜催逼,甚至从关内调来部分技术人员,试图点燃高炉。然而,复工进程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这一日,楚云飞在指挥部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原鞍钢副总工程师,留日归国的冶金专家陈明远。陈工程师是楚云飞通过“技术人才庇护”计划秘密保护下来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对鞍钢感情深厚,也对国民党的“接收”乱象痛心疾首。他此次冒险前来,是向楚云飞陈述鞍钢面临的真实困境。
“楚将军,”陈明远面容憔悴,眼中布满血丝,声音沙哑,“厂里现在是一团糟啊!复工督导团那帮人,只知催逼进度,好大喜功,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厂区在苏军占领期间遭到系统性拆卸,关键设备缺失严重,许多精密机床和控制系统被运走,留下的多是笨重的基础设施,且缺乏图纸和技术资料。更严重的是,经过战火和破坏,厂区电路、管道、铁轨损毁严重,许多高炉、平炉炉体需要大修,甚至重建!没有半年到一年的彻底检修和配件补充,根本不可能安全复产!”
他越说越激动:“可现在,他们不顾工人死活,强令点炉试产,这简直是要引发大爆炸啊!而且,生产出来的钢铁,不是用来建设国家,而是拿去造枪炮打内战,这……这于心何忍呐!” 说到最后,老人已是老泪纵横。
楚云飞默默听着。陈工所言,与他派往鞍钢的侦察员汇报的情况完全吻合。他知道,强行复工,不仅技术上行不通,极易酿成安全事故,造成更大破坏,更重要的是,这等于是在为这场不义的内战输血,加速国家的毁灭。这是他绝不愿看到的。
送走陈明远后,楚云飞独自在指挥部内踱步良久。硬顶行辕的命令,他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和借口。但坐视鞍钢被拔苗助长、最终毁于一旦,或者成为内战的帮凶,他更无法接受。必须想一个两全之策,既能应付上峰,又能实质性地拖延甚至阻止复工。
一个“阳奉阴违”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起来。他要利用国民党官僚体系的低效、腐败和技术上的客观困难,导演一出鞍钢“被停产”的大戏。
“小陈!”
“到!”
“你立刻去做几件事。”楚云飞低声吩咐,“秘密接触我们在鞍钢护厂队和工人中的内线,授意他们,可以‘配合’复工,但在具体操作中,要‘格外谨慎’,甚至‘过于谨慎’,比如,严格检查每一根电线、每一颗螺丝,将检修规程复杂化,人为拉长检修周期。对督导团的命令,表面执行,实际拖延。”
“通过我们的渠道,设法‘提醒’复工督导团里的某些人,鞍钢设备老旧,隐患众多,强行复工万一出事,他们首当其冲要掉脑袋。让他们从自身安全考虑,也会倾向于‘慢慢来’。”
楚云飞声音压得更低,“让我们的人,在夜间,对厂区一些非核心但关键的辅助设施,比如供水泵站、变电站备用线路、运输矿石的小铁轨等,进行‘恰到好处’的、看似意外的‘破坏’,造成新的‘故障’。记住,必须是可修复的破坏,不能造成永久性损伤,目的只是制造停工理由。”
你想办法,搞一份看起来非常专业、无懈可击的《鞍钢全面复产所需设备、配件及技术支持清单》。清单要列得极其详尽,从德国进口的特殊轴承、美国产的精密仪表、日本原厂的炉衬耐火砖,到各种型号的电机、电缆、阀门,甚至技术专家的名单,越复杂、越昂贵、越难以获取越好。然后,通过‘适当’的渠道,将这份清单‘泄露’给复工督导团和行辕。”
小陈心领神会,眼中闪过佩服之色:“妙啊!纵队座!这样一来,复工督导团要么被无尽的‘检修’和‘故障’拖住,要么就得向上面申请天价的设备和配件,而这些东西在战时根本不可能及时获得。复工也就自然无限期拖延下去了!而且,所有责任都可以推到‘设备老化’、‘配件难寻’、‘技术困难’这些客观原因上!”
“正是此意!”楚云飞点点头,“我们要让鞍钢‘自然’地处于‘停产检修’状态。同时,通知陈工那样的有良知的技术人员,暗中组织可靠工人,利用这段‘停产’期,悄悄对能修复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护好图纸资料,为将来真正的复产做准备。但要绝对保密!”
计划迅速悄无声息地展开。接下来的日子里,鞍钢厂区内出现了一系列“意外”:修复中的高炉炉体发现“新的裂纹”,必须重新设计加固方案;关键的鼓风机在试运行时“意外”烧毁,需要寻找替换型号;连接炼焦厂的输气管道“因年久失修”发生泄漏……复工督导团焦头烂额,疲于应付。而那份“天价清单”转到行辕后,果然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行辕的大员们忙于争权夺利和往前线调兵,谁有心思去管这些“琐碎”的技术和配件问题?
鞍钢的烟囱,始终没有冒出象征复产的浓烟。这座钢铁巨兽,在楚云飞精心策划的“消极抵抗”下,陷入了漫长的沉睡。表面上,楚云飞不断向行辕报告“正全力协助复工,然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实际上,他成功地延缓了这座工业心脏为内战泵送血液的进程。
站在指挥部外,遥望鞍山方向沉寂的天空,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战局有变,或上面失去耐心,强行复工的压力会更大。但至少,在眼下,他为这个国家,保住了一份未来的希望。
“炼钢炉可以熄火,但人心不能凉,技术不能丢。”楚云飞对身边的小陈低声道,“告诉陈工他们,耐心等待。总有一天,鞍钢的炉火,会为建设一个新的、强大的中国而重新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