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音乐节的热浪,在夜幕下持续翻涌。巨大的声浪如同实质的海啸,冲刷着沙滩上每一个亢奋的细胞。
炫目的激光切割着夜空,舞台上乐手卖力地演奏,主唱声嘶力竭地呐喊,台下是万头攒动、挥舞着荧光棒和手臂的狂欢人潮。
空气燥热,混合着汗水、啤酒、防晒霜和荷尔蒙的气息。沈屿依旧坐在那个相对僻静的小坡上,墨镜后的目光平静地掠过这片沸腾的喧嚣。
他像一个潜入深海的水手,透过观察窗,冷静地注视着外面光怪陆离的世界。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主舞台侧面的嘉宾休息区,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是宋晓冉。
她穿着时尚的休闲装,戴着鸭舌帽和大墨镜,正和几个工作人员模样的人站在一起,似乎在交流着什么,偶尔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点头。
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一线歌手,出现在这种大型音乐节上并不奇怪,可能是特邀嘉宾,也可能是来捧场同行。
沈屿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宋晓冉。他想起在馥海市,她在那场演唱会上,特意为刘文静唱起《隐形的翅膀》的情景。
她不知道“安知鱼”就是沈屿,更不知道那个坐在内场、生命如流星般逝去的女孩刘文静,与眼前这个在音乐节后台谈笑风生的天后,曾因他的一首歌而产生过短暂而深刻的交集。
世界真小,却又如此泾渭分明。他看着她,就像看着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心中并无波澜,只有一丝命运弄人的微妙感慨。
即便宋晓冉此刻看过来,也绝无可能认出这个戴着棒球帽和墨镜、淹没在万人之中的普通观众,就是那个神秘的“安知鱼”,更是曾与她有过短暂缘分的“沈屿”。
他很快收回了目光,重新将注意力投向舞台。
演出继续进行,气氛一轮高过一轮。当压轴嘉宾——一位来自澎湖地区、在华语乐坛颇有声望、以清新文艺风格着称的女歌手登台时,现场的气氛达到了又一个高潮。
她演唱了几首她的成名曲,嗓音清澈,台风稳健,带着澎湖艺人特有的那种温柔和亲和力。
旋律优美,歌词清新,台下不少歌迷跟着合唱,气氛温馨而美好。
沈屿也放松地听着,觉得她的音乐确实有可取之处,为今晚的音乐节带来了一个不错的收尾氛围。
几曲唱罢,女歌手在热烈的掌声中稍作停顿,拿起话筒,似乎要发表感言。
现场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以为会是例行的感谢主办方、感谢歌迷、祝福大家之类的套话。
女歌手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用她那口软糯的国语说道:“谢谢大家!谢谢鹭岛的朋友们!今晚真的很开心,感受到大家满满的热情!来到海这边演出,总是让我觉得很亲切,就像回家一样……”
开场白很常规,台下响起友善的掌声和欢呼。
然而,她话锋突然一转,笑容依旧,但语气中却带上了一种看似随意、实则刻意的“感慨”:“每次来到对岸演出,我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音乐是无国界的,也希望政治不要成为阻碍我们交流的藩篱。希望有一天,我们‘国家’的艺人,能够更加自由地来到这边,大家也能更方便地去我们‘国家’观光交流……”
“国家”这两个字,像两颗冰冷的子弹,猝不及防地射入了沸腾的现场!
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
原本喧闹的现场,出现了极其短暂的、死一般的寂静!
几乎所有听到这句话的大陆观众,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中充满了错愕、震惊,继而转为难以置信的愤怒!
就连舞台上的大陆乐手和后台的一些工作人员,也明显露出了惊愕和不安的神情。
“她说啥?‘国家’?”
“什么意思?哪个国家?”
“澎湖什么时候成国家了?!”
“卧槽!她怎么敢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
“搞什么飞机?!”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火山爆发般的哗然和骚动!
“滚下去!”
“胡说八道什么!”
“只有一个华夏!澎湖是华夏的一部分!”
“道歉!必须道歉!”
“下去!下去!下去!”
愤怒的声浪如同海啸般从观众席的各个角落爆发出来,瞬间压过了音响的声音!
许多观众激动地站起来,挥舞着拳头,大声斥责。
原本和谐热烈的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剑拔弩张的、充满火药味的对峙!
现场安保人员如临大敌,迅速向舞台前方集结,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舞台上的女歌手显然没料到现场反应会如此激烈和迅速,她脸上的甜美笑容瞬间消失,变得苍白而慌乱,她似乎想解释什么,对着话筒急促地说:“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是……我们两岸……”
但她的声音立刻被更大的嘘声和斥责声淹没。她手足无措地站在台上,显得孤立无援。
后台也一片混乱,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急匆匆地上台,试图安抚观众和控制局面,但愤怒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沈屿坐在坡地上,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脸上的淡然早已消失,墨镜后的目光变得锐利而冰冷。
他缓缓坐直了身体。他预料到音乐节可能会有各种意外,但绝没想到会出现如此严重、触碰到底线的恶劣事件。
那个女歌手,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在公开场合使用“国家”一词来指称澎湖地区,这是极其错误和不可接受的!
这已经超出了音乐和艺术的范畴,是对一个华夏原则的公然挑战,是对现场所有大陆观众情感的严重伤害!
他看到身边刚才还一起随着音乐摇摆的年轻人们,此刻个个义愤填膺,面红耳赤地高声抗议;看到有观众试图往舞台上扔东西被保安拦住;看到之前还在后台谈笑风生的宋晓冉,此刻也脸色凝重,和工作人员快速交流着,似乎在紧急商讨对策。
混乱中,现场导演似乎切断了主舞台的麦克风音响,只有嘈杂的抗议声在回荡。
主办方的负责人抢过一个手持麦克风,满头大汗地冲上台,大声喊道:“请大家冷静!冷静!这完全是一场误会!是口误!我们坚决拥护一个华夏原则!澎湖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妥善处理!”
然而,愤怒的观众并不买账,嘘声和抗议声依旧不断。
这场原本完美的音乐盛宴,就这样以一种极其难堪和耻辱的方式,被迫中断,草草收场。
许多观众愤然离场,留下满地的狼藉和一种被欺骗、被侮辱的愤怒情绪。
沈屿没有像其他观众那样激动地呐喊或离场。他依旧坐在那里,但周身散发出的气息,却比这冬夜的海风更加寒冷。
他看着舞台上那个惊慌失措的女歌手被工作人员匆匆护送下去,看着主办方负责人狼狈地道歉,看着观众们带着愤怒和失望散去。
他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草屑。心中没有任何看热闹的心态,只有一种深沉的厌恶和一种“果然如此”的冰冷了然。
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国籍,有立场。在这种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
那个女歌手,无论是出于无知、傲慢还是别有用心,她都应该为自己不当的言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而这场音乐节,也因为这个插曲,蒙上了永远无法洗刷的污点。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片混乱的舞台和逐渐稀疏的人群,转身,默默地、逆着散去的人流,离开了现场。
他的脚步很稳,但心情却有些沉重。音乐本是用来沟通心灵、传递美好的,却总有人要将其玷污,与某种立场挂钩,实在可悲。
回到酒店,他打开新闻客户端,果然,关于“鹭岛音乐节澎湖歌手不当言论”的话题已经冲上热搜,引发了全网声讨。
各大媒体迅速发表声明,强调一个华夏原则,谴责不当言论。主办方也发布了紧急道歉声明,表示已终止与涉事歌手的合作,并坚决支持国家立场。
沈屿关掉手机,走到阳台。远处的音乐节现场灯火已黯淡大半,只剩下零星的工作灯光,如同一个狂欢过后迅速冷却的废墟。
海风依旧,但带来的不再是音乐的激情,而是一种事后的清冷与反思。
他想起宋晓冉,不知道她作为在场艺人,会作何感想,又会如何应对。但这与他无关了。
他此次鹭岛之行的目的,本是为了感受音乐,却意外地见证了一场闹剧,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某些潜在的、无法忽视的暗流。
这场风波,像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不仅打破了音乐节的宁静,也在他心中激起了涟漪。
它提醒他,即便是在追求“躺平”和艺术享受的路上,也依然无法完全脱离现实的复杂与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