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赋:铺展在时光里的长画卷
清晨站在阳台晾衣服时,目光忽然被远处的天际线勾住。初夏的天是透亮的蓝,云絮像被揉碎的棉团,懒洋洋地铺在天边,远处的高楼顶沾着晨光,像给灰色的轮廓镶了层金。风从东边吹过来,带着江水的潮气,拂过脸颊时,忽然想起外公家屋后的晒谷场——那片铺在山坳里的平地,没有围墙,没有遮挡,站在中央能看见远处的青山,看见天上的流云,看见风吹过稻穗时掀起的金浪,像把整个世界都铺在了眼前。
七岁那年的秋天,我被送到浙西山区的外公家。晒谷场在老屋的后门,是外公和邻居们一起开垦的,泥土被碾得平整,边缘种着几棵桂花树,每到九月,金黄的花瓣落在谷堆上,混着稻谷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想打滚。每天清晨,外公都会背着竹筐去田里收稻,我跟在后面,踩着田埂上的野草,看稻穗在风里轻轻晃。“等会儿把稻子铺在晒谷场,你就知道啥叫开阔了。”外公的声音混着稻田的风声,粗粝却温暖。到了晒谷场,外公把稻子倒在地上,用竹耙慢慢摊开,金色的谷粒在阳光下闪着光,从晒谷场的这头铺到那头,像一片小小的沙漠。我光着脚踩在谷粒上,硌得脚底发痒,却笑得停不下来——原来开阔不是远方的风景,是脚下能踩得到的踏实,是眼里能装得下的明亮,像晒谷场的稻谷,像外公的笑容,不拥挤,不局促,稳稳地铺在心里。
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去郊外的植物园春游。那天的天气格外好,蓝天下飘着几朵白云,植物园里的樱花正开得盛,粉色的花瓣落在草地上,像撒了一层碎雪。老师带着我们沿着湖边的小路走,湖水很清,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远处的青山倒映在水里,像画在纸上的画。“你们看,这就是开阔,”老师指着湖和山,“心里装着这样的风景,就不会觉得委屈了。”我蹲在湖边,捡起一片飘落的樱花,放进笔记本里。有个同学不小心掉进了浅水区,鞋子湿了,却笑着说“没事!正好凉快凉快”,我们围着他,帮他拧干裤脚,笑声在湖边飘了很远。那天的午饭,我们坐在草地上吃,面包混着樱花的香,像把开阔的暖都装进了肚子里——原来开阔是一种心境,在遇到小麻烦时不抱怨,在看见美好时不吝啬欢喜,像湖边的风,像同学的笑,让心里的小疙瘩都慢慢散开。
初中时,我开始喜欢读地理书。每次翻开书,看到那些彩色的地图,心里就会格外激动——青藏高原的雪山,长江的滚滚江水,南海的蓝色岛屿,像一幅幅长画卷,在眼前慢慢展开。有次地理课上,老师给我们看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蓝色的海洋,绿色的陆地,白色的云层,美得让人说不出话。“地球这么大,我们遇到的事,其实都不算什么,”老师的声音很轻,却像敲在心里,“心里装着世界,就不会被眼前的小事困住。”我把地球照片贴在书桌前,每次遇到烦心事,就看着照片发呆,想起晒谷场的开阔,想起植物园的湖,心里的烦躁就慢慢散了。有次和同桌吵架,我看着地球照片,忽然觉得很惭愧,主动跟他道歉。“其实我也有错,”同桌笑着说,“我们以后还是好朋友。”——原来开阔是懂得包容,是不把小事放在心里,像地球的海洋,能装下无数的河流,像地理书的地图,能容下所有的山川,让心里的矛盾都慢慢化解。
高中时,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每次考试排名出来,我都会因为名次下滑而焦虑。有次周末,我回外公家,坐在晒谷场的竹椅上发呆。外公从田里回来,看见我,递过来一个刚摘的橘子,说“别愁了,跟我去山上看看”。我们沿着山路往上走,山路两旁的野草长得很高,偶尔能看见几只蹦跳的兔子。到了山顶,我忽然愣住了——远处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像绿色的波浪,山脚下的村庄冒着炊烟,晒谷场的稻谷像一片金色的补丁,铺在山坳里。“你看,站得高,看得就远,”外公拍着我的肩,“学习也一样,别总盯着眼前的名次,把眼光放长远点。”那天的风很大,吹得头发乱蓬蓬的,却觉得心里格外亮堂。我忽然明白,开阔是把眼光放远,是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像山顶的风景,像外公的话,让心里的焦虑都慢慢淡去。
大学时,我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团队,去偏远的山区支教。那里的学校很简陋,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挡着风,却挡不住孩子们的笑声。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我有些紧张,说话都有些结巴。可孩子们却很热情,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手里的铅笔在本子上认真地写着。有个小女孩递来一张画,画的是一片广阔的草原,上面有很多小羊,还有一个太阳。“老师,这是我想象中的世界,”小女孩的声音很轻,“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拿着画,心里暖暖的。在支教的日子里,我和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看星星。晚上,我们坐在操场的草地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像撒了一把碎钻,孩子们会问我“老师,星星外面是什么呀?”“老师,大海真的是蓝色的吗?”——原来开阔是对未知的向往,是不满足于眼前的小天地,像孩子们的画,像他们的问题,让心里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大。
工作后,我在城市里租了个小公寓,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大的地图,是我大学时买的。每天下班回家,我都会站在地图前,看看自己去过的地方,想想自己想去的地方。有次公司遇到紧急项目,大家都忙得焦头烂额,我却在加班间隙,看着地图上的青藏高原,想起山顶的风景,心里的烦躁就慢慢散了。“别着急,慢慢来,”我跟同事们说,“事情总会解决的。”我们一起加班到深夜,喝着咖啡,聊着自己想去的地方,虽然累,却觉得很充实。项目结束后,领导在会上说“有时候,心里开阔了,事情就好办了”。我忽然觉得,开阔不是逃离现实,是在忙碌的日子里,依旧能给自己留一片想象的空间,像墙上的地图,像心里的风景,让疲惫的心灵有地方可去。
去年冬天,我回了趟外公家。晒谷场还在,只是比以前小了些,边缘的桂花树长得更高了,金黄的花瓣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层碎金。外公的背更驼了,却依旧喜欢坐在晒谷场的竹椅上,看着远处的青山。“你小时候总喜欢在谷堆上打滚,现在还敢吗?”外公笑着说。我走过去,坐在他旁边,像小时候那样,看着远处的风景。风从山上吹下来,带着野草的香,晒谷场的稻谷已经收完了,只剩下平整的土地,却依旧让人觉得开阔。“日子过得真快,”外公叹了口气,“但不管什么时候,心里装着开阔,就不会觉得苦。”我点点头,眼泪却差点掉下来——原来开阔是时光带不走的美好,是不管年纪多大,都能保持心里的明亮,像晒谷场的土地,像远处的青山,永远都在那里,等着我们去看。
现在的我,依旧喜欢看地图,喜欢去郊外散步,喜欢在平淡的日子里,找一点属于自己的开阔。我知道,开阔不是远方的旅行,是心里的包容,是眼里的明亮,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一份从容的心境。就像外公家的晒谷场,虽然不大,却能装下整个秋天的阳光;就像墙上的地图,虽然只是一张纸,却能装下整个世界的风景;就像孩子们的画,虽然简单,却能装下对未来的向往。
此刻,我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的阳光。书桌上放着外公给我的橘子,已经晒干了,却依旧带着淡淡的香。墙上的地图在光里轻轻晃,像一幅铺展在时光里的长画卷。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江水的潮气,也带着晒谷场的清香。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忙碌,还会有困难,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我不会害怕,因为开阔一直都在我身边,像晒谷场的稻谷,像山顶的风景,像孩子们的画,让我在疲惫的时候,能找到心里的明亮,在迷茫的时候,能看到远方的希望,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像一幅开阔的长画卷,慢慢铺展,慢慢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