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南京春寒未消,鸡鹅巷53号的青砖地上还沾着隔夜的露水。
陈默踩着晨光走向地下档案室时,肩上的少校肩章在薄雾里泛着冷光——这是他晋升情报一处处长的第3天,也是戴笠特许他进入核心机密库第一天。
门房老向头早已候在假山旁,枯瘦的手指捏着枚铜制钥匙,见他来,只低声道:“戴先生吩咐过,档案室的灯只能开一盏,看完的文件必须归位,不许带纸笔。”
陈默点头接过钥匙,指尖触到钥匙柄上刻的“甲字壹号”,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瞬间神经绷紧。
地下档案室藏在假山腹内,入口是道不起眼的石门,推开时发出“吱呀”的闷响,一股混杂着霉味与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常年存放机密文件特有的味道,每一缕都浸着看不见的锋芒。
沿着陡峭的石阶往下走,壁上的油灯昏黄摇曳,映得石阶上的青苔泛着暗绿。
走到尽头,是道厚重的铁门,门上挂着两把铜锁,钥匙孔上积着薄灰,显然鲜少有人踏足。
陈默用钥匙依次打开锁,推门时,门轴摩擦的声响在狭小的空间里格外刺耳,惊得他下意识摸向腰间的勃朗宁——这里是秘密情报组最核心的机密之地,藏着足以颠覆局势的文件,也藏着无数人的性命。
档案室不大,四壁立着樟木书架,架上整齐码着文件盒,盒脊上用红漆标着“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最里面的书架前摆着张红木桌,桌上放着一盏马灯,灯芯跳动着,将周围的文件盒照得愈发幽深。
陈默走到书架前,指尖划过盒脊上标签,心脏跟着一点点收紧——“国民党军队江浙布防图”“英美法租界情报合作协议”“日军特高课人员花名册”“苏区围剿预案纲要”……每一个标签,都是他潜伏多年想触及的核心,也是此刻悬在头顶的利刃。
他抽出最上层标着“军队部署?绝密”的文件盒,打开时,纸张的脆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里面是厚厚的图纸,用红蓝铅笔标注着国民党军队的驻地、兵力、武器配置,甚至连机枪阵地的位置都画得精准。
陈默的目光快速扫过——第三师驻苏州,第五师守杭州,第八师扼守南京外围,形成环形防线,而防线的缺口,恰好对着苏区的方向。
他心里一沉,这显然是为围剿苏区做的准备,戴笠让他接触这些,既是信任,也是把他绑上国民党的战车。
又抽出一份“情报机构合作协议”,里面记录着我们秘密情报组与上海巡捕房、法国领事馆情报处的秘密交易——秘密情报组提供日特线索,巡捕房协助抓捕,事成后双方瓜分缴获的物资;法国领事馆则通过秘密情报组,获取日军在华的动向,作为交换,默许秘密情报组在法租界设立秘密联络点。
陈默快速浏览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边缘,这些合作背后,藏着多少肮脏的交易,又有多少地下党员死在这种“合作”之下,他不敢深想。
最让他心惊的,是一份标注着“高层指令?仅限处长以上查阅”的文件。
打开后,里面是戴笠手写的笔记,字迹潦草却力道十足:“密切监视共党地下交通线,不惜一切代价切断其与苏区的联系;对动摇分子,可先斩后奏,无需上报。”
旁边还附着一份名单,上面写着十几个名字,有的打了勾,有的画了叉,打叉的名字旁标注着“已清除”,字迹猩红,像极了干涸的血迹。
陈默的目光落在最后一个名字上——“沈兰,上海站情报员,疑似共党关联,待查”,心脏猛地一缩,指尖瞬间冰凉。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快速合上文件盒。沈兰的名字出现在这里,意味着情报组已经开始怀疑她了,而她近期要调往南京,若是被人挖出两人在上海的过往,后果不堪设想。
陈默深吸一口气,将文件盒放回原位,又抽出“苏区围剿预案纲要”——里面详细记录着围剿的时间、兵力部署、情报渗透计划,甚至连派往苏区的特务名单都列得清清楚楚。
他的目光停在“情报渗透方案”那一页,上面写着“选派精干特工,伪装成商人、农民,潜入苏区,收集地形、兵力情报”,而方案的空白处,留着“负责人”的签名栏,显然还未确定人选。
陈默心里一动,若是能争取到这个方案的草拟权,就能在里面埋下伏笔,为苏区传递预警信息。
但他也清楚,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戴笠的眼睛盯着这里,任何一点异常,都会引来杀身之祸。
他快速记下方案里的关键信息:围剿预计在3个月后启动,主攻方向是苏区东北部,先派小股部队试探,再以主力合围。这些信息,必须尽快传递给组织,让苏区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就在他准备将文件盒放回书架时,突然听到石阶上传来脚步声!
陈默心里一惊,连忙关掉马灯,躲到书架后面。脚步声越来越近,停在铁门外,有人轻轻敲了敲门:“陈处长,戴先生让您看完尽快上去,有急事。”是于副官的声音。
陈默松了口气,压低声音应道:“知道了,马上就好。”
他快速将文件盒归位,确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才提着马灯,沿着石阶往上走。
走出石门时,于副官正站在假山旁,脸色阴沉:“戴先生在西花厅等你,说是关于围剿苏区的情报统筹,要交给你负责。”
陈默心里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多谢于副官转告。”
他知道,这是戴笠对他的进一步试探,也是他接触核心战略情报的机会。
只要能拿到这个权限,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国民党的部署意图,为组织传递更关键的信息。
跟着于副官往西花厅走,庭院里的桃花开得正艳,粉白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透着几分暖意,可陈默心里却一片冰凉。
刚才在档案室看到的一切,像无数根针,扎在他心上——国民党的布防、与列强的勾结、对苏区的围剿计划、对沈兰的怀疑……每一条,都让他意识到,潜伏的价值越来越大,危险也越来越近。
走进西花厅,戴笠正坐在桌前看文件,见他进来,放下钢笔:“陈默档案室的文件,看得差不多了?”
“是的,老师。”陈默垂手而立,“里面的文件,都关乎党国安危,学生不敢有半点懈怠。”
戴笠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推给他:“从今天起,国民党军队围剿苏区的情报统筹,交给你负责。你要做的,是整合各地情报站的信息,制定出详细的情报渗透方案,直接向我汇报。”
陈默接过文件,指尖触到纸张,心里清楚,这是他潜伏以来,离核心机密最近的一次,也是最危险的一次。
每一次接触这些机密,都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不仅自己会粉身碎骨,还会连累组织和战友。
“学生明白!”
陈默语气坚定,“定不负老师的信任,做好情报统筹,为围剿苏区提供准确情报。”
戴笠满意地点点头,站起身:“你刚接触核心,很多事情还需要熟悉。下午我让小李把各地情报站的资料送过去,你先看看,明天咱们开会讨论方案。”
从西花厅出来,阳光已经驱散了晨雾,庭院里的桃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陈默走到墙角,从袖口摸出藏在里面的小刀片——刚才在档案室,他用刀片悄悄刮下了文件上的一点纸屑,上面有围剿计划的关键信息。他快速将纸屑塞进嘴里咽下去,指尖还残留着纸张的碎屑感。
他抬头看向天空,云淡风轻,可他心里清楚,平静的表面下,是汹涌的暗流。接触核心机密,意味着他能为组织提供更关键的情报,也意味着他被推到了更危险的境地。
戴笠的信任、毛人凤的猜忌、日特的监视、沈兰的安危……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他的肩上。
而此刻的南京城另一头,地下组织的中转站里,联络员正焦急地等待着陈默的消息。
桌上放着一份密电,上面写着“速查国民党围剿苏区计划,事关重大”——他们还不知道,陈默已经拿到了最核心的机密,正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些信息一点点记在心里,等着合适的时机,传递给他们。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密电上,“围剿”两个字,像两把尖刀,提醒着所有人,一场硬仗,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