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站起身来,仔细端详地图,凝神思索。
随后来回踱步,片刻后转身目光炯炯地看着诸葛亮。
说道:“相父,朕觉得,此次情形,正如上次曹丕派曹真率五万大军攻伐汉中时一样。”
“还是依上次那般应对,此方为上策!相父以为如何?”
诸葛亮闻言颔首,“陛下所言甚是!此确为上上之策!”
刘禅见相父赞同,于是继续说道:“那么即刻派王平将军率领无当飞军奔赴汉中,协助魏延将军。”
“还是如上次那般,奉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游击战术方针。”
“以及‘抽冷子’战术,专门袭扰曹魏的粮道后勤补给,相父您以为如何?”
言及此处,刘禅目光微闪,心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唉!此非朕之所创,乃借后世那位军事天才的超凡智慧,说来惭愧……’
这缕杂念迅速被他压下,无论源自何处,能救蜀汉于水火的,便是上上之策。他不禁想起牛顿昔日曾言:“若然,我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今日借这些后世超凡智慧以拯救天下万民,也算是功德一件!
他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补充道:“以我弱蜀对强魏,此等袭扰疲敌之策,正当其时!”
诸葛亮闻言,执羽扇的手在空中微微一滞,眼底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并未立即称善,而是快速扫过地图上的秦岭古道与漕运路线。
脑中已开始推演王平的无当飞军该如何利用山地地形,进行分进合击,上次王平袭扰曹真粮道,已经收到惊人的效果,此刻,或许可以更进一步……这还得仔细思量,再为王平以及无当飞军谋划更为妥善详细的的战略!
他收回思绪,大为赞赏道:“陛下所言极是,此计正好合乎此用!”
“北军远道而来,必定粮草转运艰难,只要断其粮道,若急攻不下,粮草不济,注定只能退军。”
“此正与昔年彭越袭项羽粮草于后,有异曲同工之妙!甚善!”
他顿了顿,站起身来,眼睛紧紧盯着汉中地区。
手指在地图上的陇右地区来回摸索,良久,感觉思虑已定。
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缓缓说道:“今我南中已定,然发展生产,恢复民力,尚需时日。”
“所以当今之策,以稳为主!”
“目前当务之急,是立即以六百里加急敕令魏延,提高戒备至临战状态。”
“斥候范围扩大至百里,严密监控魏军一举一动,不得有丝毫懈怠。”
“同时,从成都中军、白毦军、龙骧储将营及兵略学宫四处,秘密抽调五千精锐。”
“由张苞、关兴、赵统率领,即日筹备,前出至沔阳、阳平关一带险要处驻防。”
“以为汉中后援及机动策应。”
“神农院、大司农府需全力配合,新式环首刀、新式陌刀、连弩优先配备此部。”
“粮草辎重,加速调运北上。”
刘禅闻言点头,“相父思虑周全,朕有一想法。”
他走到地图前,仔细思量了一番,才说道:
“王平率领无当飞军专门袭击曹魏军队粮草。”
“张苞、关兴率领精锐骑兵,伺机专门袭击曹魏军队薄弱之处。”
“也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此十六字方针。”
“绝不跟曹魏主力部队硬拼,而是只袭击薄弱之处。”
“相父,您以为如何?”
诸葛亮点头称是,“陛下此策甚善!”
他看着年轻的皇帝,心中满是欣慰。
陛下越来越思虑周全了,并且于军事上的天赋,实在可嘉,值得善加培养。
这一番策略实在是颇为得当,思虑也颇为符合情形!
刘禅看着诸葛亮眼神放光地看着自己,瞬间明白了相父心中所想。
不由得觉得有些羞赧。
他有自知之明,之所以一再提出那十六字方针,一再强调。
实在是因为后世那位绝世军事天才的战略思想精华太过好用,适合任何以弱胜强的根本性战略方针,如果不用,那就是暴殄天物!
并且的是这战略早已经被实实在在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应该说是效果卓着的,在无数战役中得到发扬。
以蜀汉之弱国寡民,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这种策略实在是上上之选。
并且这种策略,不止是后世智慧精华,而是在古代社会,漫长的军事长河中,早就有其行迹,早就得到了印证。
高祖刘邦之所以胜项羽,其实也部分使用了这种策略。
那就是正面挡住项羽主力,然后发展多股部队。
比如韩信、彭越、英布,不断袭扰项羽后方。
最终项羽兵尽粮绝,自刎乌江而死。
可以这么说,与其说项羽是被堂堂正正打败的。
还不如说是被高祖高明的计策耗死的!
这个计策的提出者是一个在史书中可以说有些名不见经传的谋士袁生。
刘禅每每在史书中看到他献策的部分,不由得大为感叹。
此人真的是战略天才。
他说“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
这战略高明的地方在于,正面牵制,但不硬拼。
这一点跟蜀汉的情形很像。
但是目前蜀汉没有这样的战略纵深,因为失去了荆州。
出兵口可以说是固定的了,刘禅觉得非常可惜!
每每想到荆州,他都不由得扼腕长叹。关羽大意失荆州,可谓断了蜀汉的命脉。
自此,蜀汉便陷入了困龙之局,被牢牢锁在蜀中。
北伐的出兵路线变得单一,战略意图极易被曹魏预判并防范。纵使相父有经天纬地之才,面对如此绝境,也终究难逆天意,无力回天……
他迅速收起颓丧的情绪,安慰自己道:但是,蜀汉也不是不能用,因为还有一条道,子午谷。
关键时刻,或许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接着内心里继续分析袁生的超绝谋划:高祖立马采取其战略策略,亲自率军南出武关,摆出进攻的态势。
果不出所料,项羽为了消灭高祖,率主力南下寻找决战。
然而多次战而不能完胜,因此正面战场陷入了僵局。
这就大大为高祖争取了休整时间:高祖坚守营垒,不与项羽交战。
这样,被围困在荥阳、成皋一线的汉军主力就能得到宝贵的休整时间。
这个战略的第二高明之处就是开辟敌后战场。
这真的是关键中的关键。
正面挡住的同时,命令大将韩信等人全力经营北方。
平定赵地,联合燕国和齐国,从背后攻击楚国。
并且收服彭越、英布,让他们不断多方袭扰!
这样一来,项羽需要防备的战线就变多了,兵力必然分散。
他项羽打仗再厉害,也只有一个。
虽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然而常常顾此失彼。
按下葫芦起了瓢。
这样楚军连连征战,士兵疲惫不堪。
并且精锐兵力一点点损耗殆尽。
而汉军因为各方协作,项羽打一方的时候,另一方就出兵。
并且同时得到了休整。
这样,看似项羽一直在打胜仗,然而他的精锐兵力却越来越少。
并且,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彭越,他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级人物,把袭扰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不是项羽亲自带兵的时候,他就使劲攻打楚军。
项羽一来,他就要么深沟高垒,要么远遁。
等项羽一走,他又攻打,把失去的城池全部打回来。
并且越打越多。
并且他是专门袭击项羽的粮草,使项羽军士粮草不足。
最终楚军疲于奔命时,高祖与项羽决战。
然后四面楚歌,一举打败他。
刘禅每每看到这,就真的为袁生这个人大为赞赏!
这个策略实在是高明,可以说项羽是被活活耗死的!
当然高祖刘邦的厉害之处就是完全采纳了袁生的计策。
这个战略的完美执行,最终鼎定天下,接过周朝的九鼎,开创四百年基业。
刘禅觉得自己要学的还有许多。
比如高祖常常知人善任,善于采纳建言,胸怀宽广。
并且能识别贤才,识别好的建言。
特别是识人这一条,可谓是天赋异禀……
刘禅一时间想了许多。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在地图那失去的荆州之上。
一股强烈的遗憾与不甘涌上心头。
‘若荆州尚在,何至于此……’
这念头如火花一闪,随即被他压下。
正因局势艰难,才更要活用先人的智慧。
他的心绪由此平定,眼神也恢复了清明。
回过神,才发现相父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他不由得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相父……”
诸葛亮笑道:“见陛下刚才沉思,必定想到了什么奇谋妙计。”
“要不跟老臣说说?”
诸葛亮知道,皇帝一般情况不会贸然发表意见。
但是一旦发表,那必定是奇妙无比的高明智慧!
刘禅闻言,看了一眼诸葛亮,然后低头想了想。
眉头皱紧又松开,仿佛是想通了些什么。
于是点点头,开口说道:“相父,果然目光如炬。”
“朕方才确实想到了一些东西,还想请教相父!”
诸葛亮抚须笑道:“陛下有何高见?说来老臣听听?”
刘禅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才开口说道:
“昔年高祖之所以打败项羽,鼎定天下,有一个人功劳功不可没。”
“这个人就是袁生,这个人的战略眼光之高,朕时常钦佩不已。”
刘禅说到这,稍微停顿了一下。
他的目光掠过地图,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楚汉相争的广袤战场。
转过头来深深的看着诸葛亮,见相父摇着羽扇的手此时微微一顿,眼中似有精光闪烁!
“陛下,请继续说!”
刘禅见此情形,心中大定。
他向前一步,手指在地图上汉中以北的虚空中划了一条长线。
声音沉稳而带着一种洞察历史的清明,缓缓说道:
“昔年高祖被困,势孤力穷,正险恶万分之季,袁生此人,为高祖制定了超绝的战略方针……他提出的战略,高明之处在于……”
刘禅滔滔不绝地讲述着。
一边讲述,一边还在地图上的关中、河北、彭城等地比划着。
他越说声音越是激越,似有高山大河在胸中激荡……
“其策核心,便是‘正面抗住,多方扰之,敌后开花’!”
当刘禅言及“正面抗住”时,老将赵云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仿佛忆起了长坂坡抵敌曹魏的烽烟岁月。
随着他讲到“敌后开花”,分析韩信、彭越如何搅动风云时。
蒋琬抚须的手一顿,与费祎交换了一个震惊而又兴奋的眼神。
一位原本垂首恭立的老臣,在听到刘禅竟将楚汉旧事与当下军情剖析得如此透彻时。
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疑。
但当他看到丞相诸葛亮那专注颔首、深以为然的神情时。
那抹疑虑迅速化为了更深的震撼与敬畏。
说到最后,刘禅声音陡然拔高。
“正面,高祖在荥阳至成皋一线苦苦支撑,牵制项羽主力。”
“而在北方,韩信势如破竹,连续攻灭魏、赵、燕、齐。”
“彻底扫清了项羽的盟友和侧翼。”
“而在项羽后方,高祖还派遣刘贾、卢绾等人率军深入楚地。”
“与彭越会合,不断骚扰项羽的后方补给线。”
“以及招降各方势力,不断骚扰!”
“此‘正面坚壁,四方扰疲’的战略,使得项羽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实力不断被消耗,最终在垓下陷入十面埋伏的绝境。”
“最终自刎乌江而死,尸首被五人瓜分……”
待到“尸首被五人瓜分”一句出口,董允暗自叹气。
他熟读经史子集,常常为历史中的残酷与计策的狠辣所震撼。
赵云听着这熟悉又陌生的战略剖析。
看着眼前目光灼灼、纵论历史的年轻君主。
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先帝刘备当年与丞相隆中对策时的影子。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那从未因年迈而弯曲的脊梁。
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荡:
“先帝……陛下他,真的长大了!”
刘禅看着众臣反应,特别是眼睛里放出的光芒,一股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感觉油然而生,情绪高涨,有些不能自已。
于是最后他断言道:
“因此,朕以为,虽然韩信、张良、陈平等人都在楚汉战争中贡献了关键计策,特别是韩信汉中对的战略眼光不可谓不高远……”
“但是朕觉得,关键时刻,救危扶困,提出针对时局的整体战略方针,一眼看破天下大势的,是袁生。”
“这种避免与项羽正面决战,转而开辟多线战场来分散和消耗楚军这一系统性战略的人。”
“朕以为这才是最高明的谋士。”
“此与相父隆中对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朕以为谋士袁生,因这一战略,当封侯拜相!”
这一番慷慨激昂,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话,把屋子里的众臣都说得有些发愣了。
董允与费祎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惊异与激赏。
蒋琬抚须的手停在半空,若有所思。
连一旁静静待着的陈到,也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
看向刘禅的目光中充满了新的崇敬。
只有丞相诸葛亮相对镇定,还是如往常般的悠然自若,羽扇轻摇!
但是随后的一句话,就暴露了他内心激荡不已的情绪。
只见他将羽扇轻轻置于案上,双手整理了一下衣冠,离席,面向刘禅。
他深深一揖,几乎及地,再抬头时,眼眶竟微微有些泛红。
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却依旧低沉而坚定:
“陛下真乃天纵奇才也!所思所想,与臣不谋而合!”
“实在是英雄所见略同!甚至某些方面,比老臣想的更为精深,老臣佩服!”
这一揖,包含了太多。
有对陛下成长的欣慰,有对战略本身的认同。
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寄托,这不是他第一次有这种感觉……但是,这一次感受尤为深刻,陛下真乃文武全才!
他仰头看天,不由得有些老泪纵横,“先帝,您看到了吗?陛下如此英明神武,当学光武,再次中兴大汉……汉室各位列祖列宗……后继有人矣!”
说完,整衣正冠,转身,郑重对着汉室宗庙方向,深深一揖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