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辉趴在木材厂车间的地板上,耳朵紧贴着锯机底座。齿轮咬合的震动通过骨骼传到耳膜,他闭眼感受着频率变化,指尖在水泥地上画出波浪线——这是他独创的“听震辨机”法,能通过震动频率判断机械故障。
“明辉,”沈明远递来一杯灵泉茶,“厂长说下午要开‘技术革新小组’成立会,点名要你参加。”
少年抬头,工装裤膝盖处磨出毛边,露出里面的金属护膝——那是用空间的钛合金废料打的补丁。“扫描仪的原型机还差个核心部件,”他转动指尖陀螺,“需要一种能感应灵泉波动的材料,又不能让别人看出异样。”
沈明远皱眉:“灵泉波动?你不是说要用‘声波检测法’吗?”
“声波法是幌子,”沈明辉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黑色晶体,“真正的核心是这个——用灵泉浸泡过的陨石碎片,能感知木材中的灵泉残留。”他指向远处的空间松木堆,“只要木材接触过灵泉,碎片就会产生微电流,通过这个线圈转化为电信号。”
兄弟俩正说着,车间广播突然响起:“全体职工注意,下午三点在会议室召开技术革新动员大会……”
会议室里,刘主任拍着桌子:“咱们厂要评‘省级先进企业’,就靠明远的技术革新小组了!”他指向沈明远,“听说你弟弟搞了个‘木材扫描仪’,赶紧拿出来亮亮!”
沈明辉起身,从帆布包里取出一个铁盒,里面是用旧收音机改装的“声波木材扫描仪”。他按下开关,仪表盘上的指针开始摆动:“这是根据1972年《林业科技》的声波检测原理改良的,能通过敲击声波判断木材密度。”
他拿起一块空间松木,用锤子敲击,指针跳到红色区域:“看,密度高,适合做承重梁。”又敲了块普通松木,指针停在绿色区域,“这个适合做板材。”
“真神了!”副厂长惊叹,“比老技工的经验还准!”
沈明远注意到人群中有人冷笑——是车间的赵师傅,赵铁柱的远房亲戚。他不动声色地挡在扫描仪前,手指在桌下敲出摩斯密码:“注意赵,可能偷拍。”
散会后,沈明辉故意将扫描仪留在会议室,躲在门后观察。果然,赵师傅假装回来拿帽子,迅速掏出相机对着扫描仪拍照。少年立刻冲进房间,撞翻椅子制造声响,赵师傅慌忙收起相机:“小辉啊,这机器真不错,叔想仔细看看……”
“赵师傅想看,明天来实验室吧,”沈明辉微笑着捡起扫描仪,“不过今天不行,我得给它做‘声波校准’。”
深夜的实验室里,沈明辉将扫描仪拆解,替换掉关键部件。沈明远站在门口望风,看着弟弟熟练地焊接线路,忽然想起十年前,少年用废铁丝做的第一台简易电动机。
“哥,”沈明辉头也不抬,“赵师傅的相机里有微型胶卷,我在他口袋里放了消磁器,照片洗不出来。”
“做得好,”沈明远递来一个信封,“这是老周搞到的《木材检测设备原理》,你参考着把扫描仪改得更‘科学’些。”
接下来的一周,沈明辉将扫描仪伪装成“超声波木材检测仪”,外壳贴上“国营江南无线电厂监制”的标签——那是老周伪造的商标。他在仪器内部加装了录音装置,能模拟超声波发射的“嘀嘀”声,实则用灵泉陨石碎片检测木材。
“明辉,”沈默轩通过对讲机叮嘱,“扫描仪只能在空间木材上用,普通木材要故意报错——比如把杉木说成松木。”
“明白,”少年调试着误差旋钮,“误差率设定为40%,看起来更像手工改装的老机器。”
扫描仪正式投入使用那天,县木材检查站的王科长亲自来验收。沈明辉故意让仪器在普通松木前“误报”,在空间松木前“准确”,王科长摸着下巴:“有点意思,但误差太大,只能当辅助工具。”
“没办法,”沈明远叹气,“毕竟是手工改的,比不上进口设备。”
王科长走后,沈明辉擦着仪器笑了:“他越觉得是破烂,我们越安全。”他忽然皱眉,“哥,你闻见没?有烧焦味。”
两人循着气味找到锅炉房,发现有人故意破坏电路,浓烟滚滚中,沈明辉看到赵师傅的背影闪过。他立刻启动灭火器,灵泉水制成的灭火剂瞬间扑灭大火,却在地面留下一片晶莹的水渍——那是他特意添加的荧光剂,在紫外线下会发光。
“赵师傅,”沈明远堵住去路,“这么晚还来加班?”
赵师傅浑身发抖:“我……我来看看锅炉……”
“看看锅炉需要带汽油?”沈明辉举起从火场捡到的汽油瓶,瓶身上还沾着赵师傅的指纹,“或者说,你想烧掉扫描仪,顺便嫁祸给我们?”
当晚,赵师傅被保卫科带走。沈明辉在他的工具箱里发现了微型摄像头和窃听器,还有一张纸条:“木材扫描仪图纸,换五千块。”
“五千块,”沈明远冷笑,“赵铁柱还真看得起我们的破机器。”
“破机器才能保命,”沈明辉将摄像头扔进灵泉,看着它瞬间分解,“真正的宝贝,”他拍拍心口,那里藏着陨石碎片制成的吊坠,“在这里。”
危机过后,沈明辉接到新任务:改良纺织厂的染整设备。他在空间里搭建了小型染整实验室,用灵泉水调配染料,发现能让布料颜色更鲜艳,且永不褪色——当然,对外要说是“传统植物染色工艺”。
“明辉,”沈默兰摸着染好的布料,“外商说这颜色像‘凝固的彩虹’,要下十万米订单。”
少年谦虚地低头:“是二姐调的色号好,我只是改良了搅拌器。”他指向染缸旁的铜制搅拌器,表面刻着复杂的花纹——那是他根据空间穹顶的星图设计的,能让染料混合更均匀。
深夜,沈明辉躺在农场宿舍的床上,望着天花板上的扫描仪图纸。指尖陀螺转出残影,他忽然坐起,在图纸背面写下:“灵泉不是工具,是谜题。当所有人都在解一道假题时,真正的答案藏在题面里。”
沈明远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沈默轩的批注:“二叔说,扫描仪可以申请‘县科技进步奖’,但要把核心技术写成‘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少年微笑,“这不就是我们沈家的生存之道吗?把一个人的天才,变成所有人的功劳。”
窗外,木材厂的夜班灯亮如白昼,锯机的轰鸣声中,沈明辉摸出一块新的陨石碎片。他知道,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一次伪装,每一个发明都是秘密的盾牌。而他,终将在这些伪装与发明中,找到让秘密与时代共舞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