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让夏家觉得朕没有亏待她,又要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烧炭……需要木材。
木材……来自山林。
一个念头,猛地从朱元璋的脑海里窜了出来。
对啊!朕可以赏她一座山!
这个念头一出,朱元璋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赏赐山林,一来可以彰显皇恩浩荡,二来也解决了夏家烧炭的后顾之忧,让她可以放开手脚去干。
这样一来,不仅甲十六号营,就连周边的其他难民营,或许都能跟着沾光。
这可比直接赏赐金银要高明多了!
而且,这山林本就是朝廷的,左手倒右手,他一点都不心疼!
想到这里,朱元璋霍然起身,大步走到一旁的舆图架前,对候在一旁的太监喝道:
“取应天府周边的堪舆图来!”
很快,一幅巨大的地图被两个小太监合力抬了过来,平铺在御案之上。
朱元璋的目光在地图上迅速扫过,很快就找到了标注着“甲十六号难民营”以及旁边那片属于夏家的山林。
他的手指顺着夏家山林的地界,缓缓向东南方向移动。
那里,正有一大片绵延起伏的青色区域,上面并未标注任何私人印记。
“这片山林,是谁家的?”朱元璋沉声问道。
一名熟悉地理的内官连忙上前,仔细辨认后,躬身回道:
“回陛下,此山名为‘青龙山’,乃是无主的官山,方圆足有……足有一千三百余亩。”
一千三百亩!
朱元璋的眼睛亮了。
好!好啊!
他不再有任何犹豫,手指在舆图上那片青色的区域上重重一点,声音里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霸气。
“传朕旨意!”
“夏氏有功于社稷,心怀百姓,朕心甚慰。
特将此青龙山,尽数赐予夏家,永为其业!”
“拟旨!立刻就办!”
……
另一边,夏沐对此还一无所知。
今天送出去的两万五千斤木炭,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她的心头。
库存的木炭只剩下三万五千斤,按照炭窑现在的生产速度,每天虽然能产出3000斤木炭。
这完全是入不敷出!
照这个趋势,别说接济别人了,再来几拨人,她自己营地里的存货都得被掏空。
“唉!”
夏沐烦躁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一筹莫展。
“沐沐,怎么了?一回来就唉声叹气的。”
房门被推开,夏母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了进来,看到女儿愁眉不展的样子,关切地问道。
“妈,遇到点麻烦事。”
夏沐把难民营缺炭取暖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夏父也跟了进来,听完后皱起了眉头: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几万人的取暖,光靠烧木头肯定不行,那得砍多少树啊,你那座山非得被砍秃了不可。”
“是啊,所以我才愁。”
夏沐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抓了抓头发,
“我在想有没有什么更高效,成本更低的取暖方法。”
“高效?成本低?”
夏母把果盘放在桌上,想了想,忽然一拍大腿。
“哎,你这算什么难题!
想当年咱们家还没通天然气的时候,冬天取暖不就靠那个嘛!”
“哪个啊?”夏沐一时没反应过来。
“蜂窝煤啊!”
夏母理所当然地说道,
“你小时候肯定见过的,黑乎乎的,一个一个圆饼子,上面全是洞。
那玩意儿可比烧木头暖和多了,而且一块能烧大半天,又便宜!”
蜂窝煤!
夏沐思索了好一会,才记起这么一样东西。
对啊!蜂窝煤!
她小时候确实在店里见过。
虽然当时已经有了液化气,然而店里用来烧汤的灶头,以及蒸锅的灶头都是用蜂窝煤的。
原因也很简单,蜂窝煤的价格可比液化气便宜太多了。
而且蜂窝煤的火力很稳定,又耐烧,唯一的缺点就是烧起来味道有点大。
这玩意在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烧,只是后来国家宣传环保,这种污染比较大的蜂窝煤就逐步被禁止了。
可是在大明朝,谁还顾得上什么环境污染?能不被冻死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而且,制作蜂窝煤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主要的原料就是炭粉和黄泥。
“妈!你真是我的福星!”
夏沐激动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抱着老妈的脸就亲了一口。
她不再有丝毫迟疑,立刻冲到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
随着关键词被输入,很快屏幕上便跳出了海量的资料。
夏沐的眼睛越来越亮。
想用木炭制作蜂窝煤非常简单。
只需要把木炭锤成碳粉,然后和黄泥,沙土混合。
再将混合的原料填充到模具里面脱模,放到通风的地方,2~5天就能自然晒干。
第二天,天色将明未明,夏沐便已回到了大明。
她甚至没在食肆多做停留,直接让袁武套上马车,顶着清晨的寒风,一路疾驰。
这一次,她没有去营地里巡视,而是目标明确地直奔山腰的炭窑。
昨天的雪今天已经停了,地上的积雪已经开始消融。
正因如此,今天的温度反而比昨天更冷了几分。
“钱工匠!钱工匠!”
人还没到,夏沐清亮的声音已经远远传了过去。
负责烧炭的钱工匠正带着工人们清理窑口,准备开始新一轮的装窑。
听到喊声,他直起腰,循声望去,见是东家来了,连忙迎了上来。
“东家,您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天还冷着呢。”
“有急事。”
夏沐开门见山,没有半句废话,
“你马上找几个手脚麻利的工匠,再叫上几个有力气的汉子,跟我来!”
钱工匠虽然一头雾水,但看夏沐一脸严肃,也不敢多问,立刻高声吆喝起来,很快就点齐了人手。
夏沐领着这二十来号人,来到山脚下一处背风的开阔地。
她指着地面上覆盖着薄雪的泥土,对钱工匠说道:
“挖开表层的雪和冻土,下面就是黄泥,多挖一些出来。”
接着,她又指向炭窑旁堆积如山的木炭:
“再把那些烧制时碎掉的炭块、炭末都收集起来,用石锤砸,砸得越碎越好,全部给我弄成粉末!”
工匠和劳力们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东家这是要唱哪一出。
黑乎乎的炭末子,混上湿答答的黄泥?
这是要干什么?和泥巴盖房子吗?
钱工匠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东家,咱们这是要……?”
“做一种新的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