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升起强烈的不安,他想说话辩解,但杨慎的问题他一个都回答不上来,慌忙转头寻找帮手,却见那些平日里与他有些来往的大臣全都低着头一言不发。
结党营私这一项罪名,就足够让所有人都闭嘴。
太子绝望了,但心里却突然冷静下来,他想起了长平侯告诉过他的,明帝为何愿意一次次保他的原因。
“父皇,儿臣不敢应付父皇交代的差事,儿臣之所以那么肯定的去调查沈晔,正是因为知道元后与母后当年的事,所以才怀疑沈晔的,只是儿臣才开口沈晔就主动交代了,所以儿臣才没有继续调查的。”
他一提当年的事,朝中老臣都下意识的想到了皇后先前的身份。
明帝自然也想到了,但这无疑是火上浇油,让他越发恼怒。
“结党营私,刺杀荣王,沈晔啊沈晔,你果然是个撑不起门楣的东西。”明帝先把怒火倾向了沈晔:“传旨,将沈晔褫夺爵位,打入天牢。”
没有祸及家人,没有立刻处死。
沈晔提着的心落下去了一半,他立马谢恩,禁军进殿,就地剥去沈晔的官服把他拖了下去。
明帝的盛怒却未平息,他看向太子,正要开口,外头就有内侍硬着头皮通禀。
“陛下,长平侯觐见。”
长平侯救驾三次,落下伤痛,虽多年不曾上朝,骤然听他来了,朝中老臣的神色还是为之一肃。
明帝也暂时收敛了怒火:“宣。”
内侍立刻前去通禀,李长恭眉心微锁,他有很强的预感,长平侯是来救场的。
他准备了这么久,看明帝的反应,废太子今日肯定能落实。
但长平侯这一出现,事情有些脱离掌控了。
顺国公和礼国公的脸色也有些不好,他们都意识到了长平侯来者不善,太子则重新燃起希望。
不多时,一道颀长的身影出现在了殿门口,所有人都朝着门口看去。
长平侯已过而立,鬓边已经有了几缕花白,五官硬朗,纵使在家中休养数年,但眉宇间依旧带着杀伐戾气。
他进殿,依制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吧。”明帝对他很亲近,但方才的怒火并没有彻底压下去,瞧着长平侯,直接就问:“你来为太子求情?”
长平侯摇头:“陛下圣明,臣不做那扰乱视听的佞臣,臣来,是为恭喜陛下的。”
“恭喜朕什么?”明帝一时间没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长平侯看向李长恭,满眼欣赏:“陛下是明君,储君也当是贤明之人,太子德不配位,陛下顾念父子情分再三宽恕,实难废储,但今日这一场朝会,陛下也该安心了,荣王殿下少年聪颖,可堪大任。”
他竟然向着自己说话,李长恭深感诧异,却不敢掉以轻心,其余人的反应也差不多。
太子则是满脸错愕,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你与荣王不过几面之缘,就那么确定?”明帝问的随意,但看他的眼神已经不如方才那么亲近了。
长平侯收回目光:“荣王如今退去稚气,恰似一位故人。”
李长恭一时间没明白他的意思,明帝表情未变,但眼底蓄满了冷意,他看向李长恭。
谦恭有礼,温和明朗,朝臣们配合他围剿太子时,他气定神闲的旁观,俨然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那份从容,的确像极了一个人。
“所以,臣才要恭喜陛下,后继有人。”长平侯抱拳:“望陛下以江山为重,以百姓为重,为大雍另选一位优秀的储君才是。”
他主动提出废太子,明帝却没有接话,他平淡的收回目光,目光飞快一垂,再抬起,眼底情绪已变。
“养不教,父之过。”明帝开了口,恨铁不成钢的看向太子:“你身为储君,却屡屡做出些糊涂事,给朕滚回东宫思过。”
这个结果,几乎让礼国公当场气晕过去,他立刻就要开口,被顺国公一把拉住,李长恭也紧紧咬着牙一脸不甘。
他不明白,明帝为何会因为长平侯几句话就改变了主意。
他费了那么大的功夫才把所有证据挖出来,就差一点就能直接废掉太子的,就差一点。
太子如蒙大赦:“儿臣谢父皇隆恩。”
“太子思过期间,由荣王监国。”明帝肃整了表情,这一宣布让长平侯都有些措手不及:“荣王听旨。”
李长恭跪下,只听他说:“即日起,由你出任尚书令,协领秘书监,监察大理寺,允其先斩后奏,监国行政,不可有误。”
刚刚还在为没能废掉太子懊恼的李长恭此刻已经完全惊讶,这一番安排,权利已经完全凌驾在太子头上了。
他谢了恩,却越发不明白这样的安排是因为什么了。
退朝后,李长恭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大臣们围过来恭喜,他也无心应对,等人一散就出了宫。
千秋殿里,皇后已经知道了朝会时的事。
兰欣说完都忍不住叹气:“就差那么一点,长平侯来的但凡慢一点点,咱们殿下就成了。”
“长平侯好些年都不上朝了,但今天来得及时,足以证明朝中的风吹草动他一直留意着呢。”青芳难得开口:“殿下发难突然,只怕在查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长平侯注意。”
这话一下子引起了皇后的注意:“你说什么?”
青芳重复了一遍:“奴婢说,长平侯掐着时间来,肯定是殿下还在查的时候他就知道了,否则不会那么巧。”
皇后顿时明了,太子能依仗的人不多,长平侯又势大,所以他选择了沈晔,放弃了与长平侯有交情的上乡伯,为的就是互相制衡,结果沈晔太不成器了,被李长恭直接扳倒,长平侯掐着时间上朝,等的就是沈晔出事。
借刀杀人。
现如今,太子即得罪了上乡伯又失去了勇国公府,当年陪着明帝登基的三大功臣,就剩一个长平侯了,往后,太子只能依仗长平侯一个了。
“原来如此。”皇后想通了,怪不得明帝会加封李长恭,给他那么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