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扩大了,灶眼增加了,客流量翻倍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幸福的烦恼——食材消耗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以前靠何雨柱蹬着那辆破自行车,后座两边挂俩大竹筐,一天跑一两趟菜市场就能勉强应付。现在?那点载货量连塞牙缝都不够!
“老板,五花肉又没了!”
“葱!姜!蒜!都快见底了!”
“米面也得赶紧补,照这个吃法,撑不过明天中午!”
后厨和前面的催促声此起彼伏,何雨柱看着空了大半的食材储备区,挠了挠他那寸头。光靠人力自行车,这进货效率太拉胯,耽误事儿!
“妈的,得弄个正经家伙事儿了!”何雨柱一拍大腿,“买辆三轮车!”
这念头一出,立刻就变得无比迫切。第二天一大早,他跟老王交代了一声,揣上一沓厚厚的“大团结”,直奔信托商店(旧货市场)而去。新车?没必要!那玩意儿扎眼还贵,弄辆结实的二手三轮,能拉货就行!
信托商店里人来人往,各种旧家具、旧电器、旧自行车琳琅满目。何雨柱目标明确,径直走向停放旧三轮车的区域。几辆锈迹斑斑、车胎瘪气的三轮车孤零零地停在那里,像个垂暮的老人。
他围着那几辆车转悠,这儿敲敲,那儿摸摸,又蹲下来仔细看车架、车轴,活像个挑剔的行家。最终,他相中了一辆看起来最敦实、车斗也最大的“永久”牌三轮。虽然漆面斑驳,几个地方还有锈蚀,但大梁粗壮,轱辘也还算周正。
“同志,这辆怎么卖?”何雨柱问旁边揣着手看摊的老店员。
老店员抬了抬眼皮,报了个数。
何雨柱一听,眉毛都没动一下,直接开始砍价:“贵了!您瞅瞅这锈,这胎都快磨平了!我买回去还得自己拾掇,搭工夫搭钱!这个数,您要行,我立马推走!”他报了个低得多的价格。
老店员摇摇头:“同志,这价可不行,我们这都是明码标价……”
“明码标价也得看东西成色不是?”何雨柱打断他,指着车轴一处明显的磨损,“您看这儿,再不换得出大事!我买了它,等于帮您处理废品了……”
他充分发挥了在菜市场跟小贩磨叽练就的本事,连哄带吓,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又适当加了点钱,硬是以一个相当实惠的价格,把这辆“饱经风霜”的三轮车拿下了。
交了钱,办了简单手续,何雨柱推着这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破三轮,找了个修车铺,又花了几块钱,让人把该紧的螺丝紧上,该上油的地方上油,换了条旧内胎,简单收拾了一下。虽然看起来还是破,但起码保证能骑,能载重。
当他瞪着这辆焕发第二春的三轮车,哐当哐当地回到“傻柱饭馆”门口时,立刻引起了围观。
“哟!老板,置办上大件了!”跑堂的小子围着三轮车转悠,一脸新奇。
帮厨老王也笑了:“这下可好了,不用再跑断腿了!”
何雨柱跳下车,拍了拍结实的车斗,一脸得意:“那是!柱爷我以后就是有车一族了!看见没?这车斗,拉个五六百斤货跟玩儿似的!”
从这天起,北新桥的清晨多了一道风景线——何雨柱瞪着那辆破三轮,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去往菜市场、肉铺、粮店的路上。车斗里堆满了还带着露水的蔬菜、鲜红的猪肉、整袋的面粉和各种调料,摞得跟小山一样。
“傻柱,进货去啊?”
“柱爷,今儿又买这么多?生意是真好啊!”
路过的熟客和小贩纷纷打招呼。
何雨柱一边费力地蹬着车,一边大声回应:“可不嘛!兄弟们捧场,咱不能断了炊啊!”
有了这三轮车,进货效率大大提升。一次就能拉回原来需要跑三四趟的量,保证了饭馆全天的食材供应,再也不用担心中途断货。虽然蹬车累点,但看着满载而归的“战利品”,何雨柱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这辆破三轮,成了“傻柱饭馆”这架高速运转的赚钱机器上,一个虽然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零件。它也象征着何雨柱的事业,从一个依靠肩挑手扛的小门脸,正式进入了拥有自己“运输队”(虽然只有一辆破三轮)的规模化经营新阶段。
何雨柱抹了把汗,看着车斗里满满的食材,又看了看前方自家那宽敞亮堂的饭馆,脚下蹬得更用力了。
这日子,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