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的“傻柱”远征军团,挟着在北京市场积累的雄厚资本和雷霆万钧之势,悍然闯入了外地市场。然而,地方的水,远比京城要深,也要浑。不是所有地方,都吃他“砸钱开路、蛮横推进”这一套。首当其冲的,就是在天津卫遇到了硬钉子。
天津劝业场附近那家正在装修的“傻柱菜馆”分店,装修进度莫名其妙地慢了下来。不是今天材料运输车被交警莫名其妙扣下检查半天,就是明天水电工被街道办叫去“配合了解情况”,一耽误就是一天。负责天津市场的老王急得嘴上起泡,多方打听,才隐约摸到点门道——是本地一家叫“津味居”的老字号在背后使绊子。那“津味居”的老板姓冯,在天津餐饮界盘踞多年,人脉深厚,眼看“傻柱”这个过江龙要来抢食,便动用了地方上的关系,开始玩阴的。
老王把事情汇报给何雨柱,电话里语气焦急:“老板,这边地面上的关系太复杂了,冯老板联合了几个本地同行,还给相关部门打了招呼,明里暗里给我们设卡子,照这么下去,开业遥遥无期啊!”
何雨柱在电话那头听着,没发火,反而冷笑起来:“地方保护主义?想关门打狗?行啊,跟柱爷我玩这套?”
他撂下电话,眼里闪过一丝狠厉。强龙不压地头蛇?那是强龙不够强!他偏要压一压!
他没急着立刻去天津,而是先通过北京这边的关系,摸清楚了那个冯老板和背后几个关键人物的底细。然后,他带着两个精干的助理(其中一个以前在部队干过侦察兵),直接开车杀到了天津。
他没去找那个冯老板,也没去拜访任何部门领导,而是玩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把戏。他让助理拿着“傻柱餐饮公司”的介绍信和厚厚的红包(这年头叫“劳务费”或“咨询费”),直接找到了给“津味居”和那几个本地同行供应核心食材(比如小站稻、特定河海产)的几个源头供应商。
何雨柱亲自出面,没那么多弯弯绕,直接加价!在原有采购价的基础上,上浮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签订独家供货协议,要求他们停止向“津味居”等几家供货!
这一手釜底抽薪,直接打在了七寸上!那些供应商都是生意人,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什么老乡情谊、长期合作都得靠边站。更何况,“傻柱”这边给出的价格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津味居”和几家联合搞事的饭庄,发现他们惯用的几种招牌食材断供了!跑去问供应商,对方要么支支吾吾,要么直接摊牌:不好意思,有北京来的大老板包圆了,给的价格太高,我们也没办法。
冯老板气得差点掀了桌子!他没想到何雨柱这么不按常理出牌,不去疏通关系,不去谈判,直接跑来砸他的供应链!
这还没完。何雨柱又让助理找到了天津本地几个颇有影响力的美食评论家(俗称“吃主儿”),请他们秘密品尝了即将开业的“傻柱菜馆”的几道招牌菜。这些“吃主儿”尝过之后,惊为天人,回去就在各自的圈子里大肆宣扬,“北京来了个‘傻柱’,那味道绝了!”“比咱本地某些老字号强多了!”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与此同时,何雨柱才“适时”地,通过中间人,约见了那位冯老板和相关部门的一位实权科长,在一家茶楼“聊聊”。
谈判桌上,冯老板脸色铁青,那位科长也面露难色。何雨柱却老神在在地喝着茶,仿佛没事人一样。
“何老板,你这么做,不合规矩吧?”冯老板强压着火气。
“规矩?”何雨柱放下茶杯,嗤笑一声,“冯老板,你先跟我讲讲,让人卡我装修,断我水电,合的是哪门子规矩?”
他不等对方回答,身体前倾,目光如电,盯着那位科长:“这位领导,我们‘傻柱餐饮’来天津投资,是符合政策的吧?是能给地方带来税收和就业的吧?有人搞地方保护,恶意阻挠,你们管不管?要是不管,那我只能认为这是你们天津整体的营商环境问题了,我只好向更上面反映反映,看看是不是所有外来企业,在天津都得先过冯老板这一关?”
他这话,软中带硬,既是说给科长听,也是说给冯老板听。点明了对方搞小动作的事实,也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不怕把事情闹大。
那位科长额头见汗,连忙打圆场:“何老板言重了,言重了!这里面肯定有误会,我们一定协调,保证贵公司顺利开业!”
冯老板看着何雨柱那副有恃无恐、手段狠辣的样子,再想想自己被掐断的供应链和开始变化的舆论,心里终于怕了。他知道,自己这次踢到铁板了。这个从北京来的“傻柱”,不仅有钱,有背景,手段还又黑又狠,根本不吃他地方势力这一套!
最终,在何雨柱强大的压力和各方面的“协调”下,冯老板灰头土脸地认了怂,保证不再使绊子。相关部门也一路绿灯,装修进度迅速恢复。
遭遇地方保护主义?
何雨柱用他更狠、更直接、更不按套路出牌的方式,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强龙就压地头蛇!
他的“傻柱”招牌,在天津卫,算是硬生生砸开了一块地盘!